英文名称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多发,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目前认为鼻咽癌发生与遗传、EB病毒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家族患癌病性和种族易感性,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白种人少见;发病率高的民族,如移居他处,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鼻咽癌为一种多因素遗传性肿瘤,染色体和基因上均存在易感遗传变异。
2.病毒感染
主要因素为EB病毒,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EB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少数在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有研究指出人乳头瘤病毒 (HPV)也与鼻咽癌的发病率相关。
3.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移居国外的国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鼻咽癌的发病率有所提高。进食含有亚硝酸盐或亚硝胺前体物的食物可诱发鼻咽癌。
1.放射治疗
由于绝大多数鼻咽癌属于非角化性鳞癌,对于放射治疗敏感,所以在治疗上首选放射治疗。常规体外常用高能射线治疗,如60钴或直线加速器高能放疗。放疗时对放射治疗敏感的组织,要予以保护。鼻咽部原发病灶主要用双侧耳前野,若鼻腔及鼻咽旁隙受累可加照鼻前野,眼眶受累时可加照眶上野或眶下野,要注意用铅片保护眼部,勿使发生放射性白内障。颈部的照射范围视淋巴结的病变而定。对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者常做两侧上颈区的预防性照射,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除照射转移灶外,对转移灶下方引流区常做预防性照射。
(1)连续放射治疗:每周5次,每次200cGy,总量TD6000~7000cGy/6~7周。
(2)分段放射治疗:一般把放射治疗分成两段,每周5次,每次200cGy,每段约3.5周。两段之间休息4周,总剂量TD6500~7000cGy。
2.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中、晚期病例或放射治疗后未能控制及复发者,是一种辅助性治疗。常用的给药方式有3种。
(1)全身化学治疗:可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常用药物有氮芥、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博来霉素、塞替派等。可单独用一种药物或联合用药。
(2)半身化学治疗:是压迫腹主动脉,暂时阻断下半身血液循环,从上肢静脉快速注射氮芥的疗法。
半身化学治疗的禁忌证: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年老、体弱、肥胖者;上腔静脉受压者;肝硬化、肝大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者。
(3)动脉插管化学治疗:可增加鼻咽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采用颞浅动脉或面动脉逆行插管,注入抗癌药物。对于早期 (Ⅰ、Ⅱ期)包括有单个较小的颈深上组淋巴结转移病例,晚期有脑神经受累的病例,或者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局部残存或复发病例,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常用的抗癌药物有氟尿嘧啶、平阳霉素、顺铂等。
3.诱导化学治疗
诱导化学治疗又称辅助化学治疗,是指放射治疗前使用的化学治疗,可在短时期内减少肿瘤负荷并减轻由于肿瘤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改善血供提高放疗敏感性。鼻咽癌的诱导化疗多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或颈转移淋巴结较大者,最常应用的药物为顺铂+氟尿嘧啶。
4.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同步放射化学治疗指的是用小剂量化学治疗加放射治疗治疗肿瘤,尤其治疗效果对于鼻咽癌较好,尤其对于中晚期鼻咽癌,最好做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5.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非主要治疗方法,仅在少数情况下进行。其适应证如下:①对于放射治疗不敏感的病理类型如腺样囊性癌、高分化腺癌、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腺瘤恶变等,可以选择先手术,后放射治疗;②鼻咽部局限性病变经放射治疗后不消退或复发者,颅底无广泛的骨质破坏,肿瘤未包裹颈血管鞘;③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后2个月不消退,呈活动的孤立性包块,鼻咽部原发灶已控制者,可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鼻咽部病变的手术径路包括鼻内镜下的肿瘤切除,经鼻侧切开或鼻锥翻转的鼻腔径路,或上颌骨外旋切除,鼻内镜下肿瘤切除及经鼻径路适合病变范围较小的肿瘤,而上颌骨外旋则用于较大的肿瘤,如果手术中暴露颈血管鞘,手术后应当以合适的组织覆盖,防止局部感染破裂,覆盖的组织瓣有局部带蒂的颊黏膜瓣、颌下腺瓣等,也可以用游离的前臂皮瓣、小腿内侧皮瓣等。
(2)手术禁忌证:有颅底骨质大范围的破坏或鼻咽旁广泛浸润,脑神经损害或远处转移;全身情况欠佳或肝肾功能不良者;有其他全身状况不佳的手术禁忌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