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haryngeal bursitis
中文别名 :桑汶地病
作者
钟乃川
英文别名
Thornwaldt
概述
咽囊炎 (pharyngeal bursitis)是指咽囊感染,脓肿破溃后可形成脓性瘘管。本病又叫做咽黏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由Thornwaldt于1885年首次报道此病,故又称桑汶地病,是一种少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低,多见于儿童,成人极少见。
其病因与先天发育不良有关。咽囊是鼻咽顶后壁脊索残余和咽外胚层之间由于呼吸上皮长入而形成的上皮囊。咽囊位于鼻咽顶部中央,开口于咽扁桃体下端,向后上扩展,成袋状或憩室状,囊的深浅大小不一,内被覆黏膜,其分泌物引流到鼻咽部,该部位若发生感染,则形成咽囊炎。
病理与病因
咽囊为胚胎期脊索顶端退化回缩时,咽上皮向内凹陷形成的囊性隐窝。位于鼻咽顶后壁,囊口开口于腺样体中央隐窝下端,囊的大小不一,囊壁为黏膜覆盖。囊的顶端附着于枕骨底部的骨膜上。囊的开口被阻塞时,囊内杯状细胞的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形成囊肿;继发感染则成为脓肿;脓肿进一步发展可破裂,则形成化脓性瘘管,前述的众多命名与此有关。咽囊炎多发生于腺样体切除术后,可能与手术后瘢痕封闭隐窝口有关。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药物治疗
急性期多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2.手术治疗
早期多采用烧灼搔刮等治疗方法,现多在鼻内镜下进行微波或等离子完整切除咽囊壁,防止疾病复发。
来源
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手册,第1版,978-7-117-23973-8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978-7-117-09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