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smell disturbance

概述

患者在诉嗅觉障碍(smell disturbance)时通常只是简单地述说嗅不到气味,实际上嗅觉障碍的表现是复杂的,有些表现形式对于病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定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嗅觉障碍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病因学

1.鼻塞

急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腔粘连,鼻息肉、鼻腔肿瘤等只要是能够阻塞鼻腔,阻挡空气接触嗅区黏膜的鼻腔疾病皆可不同程度引起嗅觉减退。喉部术后安装气管套管的患者,不经过鼻腔呼吸,也会感到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

2.末梢型嗅神经损伤

外伤、病毒感染、萎缩性鼻炎、某些严重的变应性鼻炎、长期吸烟、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甲醛、老年嗅神经退行性变等。

3.颅内型嗅觉障碍

外伤或手术导致颅底骨折、颅内感染、肿瘤、脑组织老化等。

4.精神障碍

可见于女性的某些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期、产褥期、绝经期。还见于头部外伤、癔症、神经衰弱、癫痫发作前、慢性酒精中毒,某些精神疾病如疑病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

发病机制

因鼻腔阻塞引起的嗅觉障碍,表现为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称为呼吸性嗅觉障碍,是由于携带嗅素的气流不能到达嗅区黏膜,从而无法感知气味。神经性嗅觉障碍是指携带嗅素的气流可到达嗅区,但因嗅神经末梢、嗅神经或嗅传导通路以及大脑皮质嗅中枢的病变而不能被感知。精神性嗅觉障碍,由嗅中枢及嗅球受到刺激或变性引起,往往与患者强烈的感情混乱有关。

类型

1.根据嗅觉受损部位分类:分为外周性、中枢性和混合性。

(1)外周性:鼻腔的病理改变导致嗅气味的传导障碍和嗅上皮的病变引起的嗅觉感受障碍。

(2)中枢性:嗅觉中枢通路受损所致,如Alzhemer病、Parkinson病、Huntington病、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失嗅、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

(3)混合性:由上述两种因素引起的嗅觉障碍。

2.根据嗅觉受损性质分类 分为器质性和精神性两类。

(1)器质性嗅觉障碍

1)传导性(又称呼吸性):病变多发生于鼻腔,由于含有嗅素的气流受阻或改变方向不能到达嗅区,致使不能感受嗅素的气味或者嗅觉敏感度下降。如鼻腔和鼻窦的炎症、新生物、创伤和发育障碍、腺样体肥大、喉切除术后等。

2)感觉神经性:嗅上皮和嗅神经系统等感觉和中枢结构损伤引起的嗅觉障碍。虽然有气流到达嗅区,但不能感受或者敏感度降低。包括病毒感染、头外伤、颅内肿瘤、挥发性的化学或污染物质暴露、癫痫、心理障碍、神经变性性疾病、遗传性病变、神经外科手术干扰、鼻及鼻中隔整形术损伤、放射治疗、药物及血液透析等。

3)混合性:上述两种成分都有的嗅觉障碍。

(2)精神性嗅觉异常(嗅神经症):即嗅觉传导、感受系统正常,由于各种精神性因素造成的嗅觉障碍。

1)嗅觉过敏:对嗅素刺激特别敏感。

2)嗅觉倒错:吸入的嗅素与记忆中这种嗅素的气味不同,是主观歪曲气味的一种症状。

3)幻嗅:指在环境中没有气味分子刺激时,能闻到气味的一种现象。

3.根据受损程度分类 分为嗅觉丧失和嗅觉减退。

(1)嗅觉丧失(anosmia)

1)全部嗅觉丧失:不能察觉任何气味的嗅觉感。

2)部分嗅觉丧失:可察觉部分气味的嗅觉感。

3)特殊嗅觉丧失:部分丧失的一种,仅一种或有限的几种气味不被感觉。

(2)嗅觉减退(hyposmia)

1)全部嗅觉减退:对所有气味感觉减退。

2)部分嗅觉减退:对一些气味感觉减退。

3)特殊嗅觉减退:部分嗅觉减退的一种,仅对一种或很有限的几种气味感觉减退。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物理检查

包括标准的头颈部检查;用纤维镜和鼻内镜作鼻腔检查,记录黏膜的颜色、肿胀程度和潮湿度;耳部检查要注意鼓索神经;舌、口腔黏膜和咽部检查、头颈部神经检查和脑神经检查。

2.实验室检查

鼻压力计了解鼻腔压力的改变。

3.嗅觉功能检查

包括心理物理测试和嗅觉诱发电位检查。

4.影像学检查

CT和MRI可发现鼻腔的畸形、外伤、炎症、息肉、颅内外肿瘤、估计嗅觉中枢结构的异常等。CT应成为嗅觉障碍的常规诊断方法,因为嗅觉障碍可以是某些疾病的唯一或首要表现。有报道用CT观察上、中鼻甲的形态及与鼻中隔的关系,发现上、中鼻甲发育的形态异常及与鼻中隔之间的关系可导致嗅裂或嗅区不同程度闭锁。北京协和医院已用MRI行嗅通路薄层扫描观察嗅球、嗅束和嗅沟的形态改变,用fMRI了解气味刺激嗅觉中枢的激活情况。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嗅觉障碍通常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而非疾病的实质。大多数嗅觉障碍都有因可查,因此区别症状,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乃是嗅觉障碍的首要治疗原则。

1.清除鼻腔阻塞性病灶,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呼吸性嗅觉障碍乃在于含有嗅素的空气不能到达嗅区,阻塞原因去除后,一般可恢复正常嗅觉。据称,有嗅觉减退40年者,解除阻塞病因后嗅觉得到恢复。有人认为长期鼻阻塞者会导致嗅黏膜发生废用性改变,即使恢复通气亦难恢复正常嗅觉;但对喉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嗅觉观察,有超过18年未用鼻呼吸者,将含嗅素的空气吹入其嗅沟,仍有接近正常的嗅觉。

对于因鼻腔解剖结构发生变异而致呼吸阻塞者,如前、后鼻孔闭锁,可施行手术治疗。大多数人认为鼻中隔偏曲并不引起嗅觉减退,故对伴有嗅觉减退的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黏膜肥厚患者,行鼻中隔矫矫正术未必能改善嗅觉;事实上鼻中隔矫矫正术之目的也常非出自嗅觉障碍。但对鼻中隔严重偏曲同时伴有嗅觉和呼吸障碍者,手术治疗或能收一举两得之效。

鼻息肉、鼻窦囊肿、鼻前庭囊肿、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等鼻腔占位性病变若未压迫嗅黏膜至萎缩变性,手术摘除后嗅觉多可恢复正常;但手术若误伤嗅区,可致永久性嗅觉丧失。同样,病变侵犯嗅区黏膜引起严重变性者,嗅觉亦难恢复。

严重的鼻外伤和脑外伤是嗅觉障碍的常见原因,但并非所有的外伤都引起嗅觉障碍。有些外伤所致的嗅觉障碍经及时治疗和整复后也能恢复,恢复通常是在外伤后的几周之内完成的。若3个月之后仍无明显改善,则很难恢复。

急、慢性鼻炎及鼻窦炎者应积极控制炎症,促使鼻腔恢复通畅。由下鼻甲肥厚引起的鼻腔阻塞在部分切除下鼻甲后,嗅觉将随通气的改善而改善。慢性鼻窦炎常引起鼻腔分泌物潴留,可在内镜下清理窦口鼻道复合体,使引流恢复通畅。至于变应性鼻炎所造成的嗅觉障碍,因其本身尚缺乏很好的治疗手段,或者治疗可出现波动性,在鼻腔通气后,嗅觉也只是部分恢复或者难以恢复,嗅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配合前述之病因治疗。对于非呼吸阻塞性嗅觉障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药物,临床有试用下述药物者:

(1)维生素类:维生素A、维生素B1、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等皆可使用。有报道臭鼻症者使用维生素A治疗嗅觉障碍获得良好的效果。

(2)激素:口服激素对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鼻息肉引起的嗅觉障碍暂时有效,但如长期服用可引起严重副作用。局部应用激素,或能改善鼻腔之一般症状,但对嗅功能的恢复无确切疗效。

(3)锌治疗:锌存在于分化活跃的系统中,也是DNA聚合酶及核糖核酸酶的一种辅助因子,而嗅觉感受器是由分化十分活跃的细胞组成。Henkin(1976)等证实,嗅觉减退伴有锌吸收障碍或锌代谢正常但有锌缺乏者,补充锌剂有一定的效果。

(4)口服、肌注或静滴ATP:ATP属能量代谢药,广泛参与细胞的代谢与合成,使用之或许有助于改善嗅上皮细胞的新陈代谢。

(5)营养治疗:营养状况及食物习惯对嗅觉障碍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可根据其食欲、食物偏爱与体重进行指导和调配。

3.康复治疗

Hilgers等用训练产生鼻气流的方法(polite yaw ning)使41例喉全切除术患者中的19例获得了嗅觉功能。此外,也有试用针灸和理疗者。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钟乃川
来源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第2版,978-7-117-09353-8,2008.0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1版,978-7-117-10591-0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第1版,978-7-117-18477-9,2014.06
实用诊断学,第1版,978-7-117-18545-5,2014.06
嗅觉基础与临床,第1版,978-7-117-12323-5,2010.01
下一篇:呼吸性嗅觉障碍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