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鼻窦炎颅内并发症
鼻窦炎颅内并发症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由于鼻窦炎的分泌物后流引起的邻近组织器官的感染或炎症,应积极治疗鼻窦炎,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加用治疗相关疾病的药物。因腺样体炎及腺样体肥大与鼻窦炎互为因果,对合并腺样体炎及腺样体肥大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鼻窦炎若发生眼、颅并发症,常起病急,后果严重,应及时处理。

1.眼眶感染

①首选广谱高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用量及疗程要足够。根据以往的细菌培养结果,以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多见,可首先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或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此后可根据鼻腔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②加用全身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眼眶渗出与水肿;③鼻腔应用血管收缩剂、局部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促使鼻窦开口开放引流,以上治疗对处于眶蜂窝织炎、眶骨膜炎阶段的炎症,通常可迅速控制病情,达到治愈的目的;④发生眶骨膜下脓肿及眶内脓肿时,单纯药物治疗奏效慢,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施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与脓肿引流术,眶隔前的脓肿可请眼科医师协助经眼睑引流;⑤感染性和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儿童少见,应与眼科医师协同进行诊断及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及视神经减压术。

关于手术指征的把握,目前国内外对于手术治疗的争议主要在于儿童眶骨膜下脓肿的治疗。笔者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病变轻重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来综合判断。对婴幼儿、病史较短、眶骨膜下脓肿较小、抗菌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4~48小时后,眼睑红肿减轻,眼球凸出回缩,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者,可继续用药观察。而对病史较长、药物治疗48小时后眼部症状(眼睑肿胀、突眼、眼肌麻痹等)和全身情况(发热、感染指标等)仍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以及抗菌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5~7天,激素减量或停药后眼部症状复加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首选经鼻内镜手术方式。内镜下开放相关鼻窦,去除感染坏死的骨质,引流脓肿。手术的原则是小范围、精细和微创。儿童特别是婴幼儿鼻腔狭小,鼻窦发育不完善,为手术操作增加了困难。这要求术者有较高的手术技巧和使用精细的手术器械。术中操作务必轻柔,避免黏膜的撕脱和误伤周围结构。成功的手术可以缩短药物治疗的时间,减少长时间用药的不良反应,避免更严重并发症的产生,且不会影响患儿术后的面部发育。术后定期术腔清理,保证引流通畅,配合药物治疗可尽快控制病情进展,达到治愈目的。

2.颅内感染

应足量使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菌药物,辅以全身激素、支持疗法及其他对症处理。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影像学提示鼻窦病变较重、窦口有阻塞者,应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施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去除病灶,引流硬膜外脓肿或硬膜下脓肿。对脑脓肿,可经鼻窦开放后引流或者由神经外科医师处理。合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加用抗凝药物。

作者
钟乃川
来源
实用儿童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第2版,978-7-117-30994-3,2021.03
上一篇:鼻窦炎眶内并发症 下一篇:鼻窦炎下行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