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rhinitis caseosa and sinusitis caseosa
干酪性鼻炎及鼻窦炎(rhinitis caseosa and sinusitis caseosa)是鼻腔或鼻窦内积聚恶臭的干酪状(豆渣样)团块,日久侵蚀周围组织和骨质,严重者可发生鼻部畸形。本病较少见,多为单侧发病。
本病病因至今未完全明了。过去有些学者称此病为鼻腔胆脂瘤,但缺乏组织学依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鼻腔或鼻窦引流受阻(如鼻息肉、异物、鼻石、鼻中隔偏曲、窦口阻塞等),导致炎性分泌物潴留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进而鼻黏膜发生干酪样坏死和脓性分泌物浓缩,最终形成干酪样物质积蓄于鼻腔或鼻窦所致。
干酪样物为淡黄色无组织结构的半固体团块状结构,主要由炎性细胞、坏死组织、脱落上皮、硬脂、少量胆固醇和钙盐结晶等无定型碎屑构成;其中尚可见细菌(如白色链丝菌等真菌、类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和异物(如鼻石、死骨等)。鼻黏膜的病理改变视本病严重程度而异,轻者为炎性浸润、增生;重者则发生黏膜变性、坏死和肉芽增生;更甚者骨质破坏、外鼻变形或瘘管形成。
以手术治疗为主。彻底清除鼻腔或鼻窦内干酪样物,作鼻腔冲洗。若清除干酪样物后发现鼻腔有鼻息肉、肉芽组织、异物或死骨等也应全部清除。合并有鼻窦炎者应积极治疗。若筛窦有干酪样物应行筛窦切除术,上颌窦有干酪样物者应行鼻内镜手术通畅引流或上颌窦根治术。面部有瘘管者,常在清除豆渣样物后,自行愈合。若瘘管较大,则宜在搔刮后予以缝合。本病预后较好,经治疗后多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