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hronic simple rhinitis
慢性单纯性鼻炎 (chronic simple rhinitis)是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鼻黏膜慢性炎症。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由于鼻腔黏膜血管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而交感神经呈相对抑制状态,致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形成一种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病理上表现为鼻腔黏膜深层动脉和静脉,特别是下鼻甲海绵状组织呈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黏液腺分泌功能活跃,黏液增多。
鼻腔黏膜深层动脉和静脉,特别是下鼻甲海绵状组织呈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多。
1.鼻黏膜肿胀,表面光滑,以下鼻甲最为明显,鼻甲柔软,富有弹性;以探针轻压之,局部出现凹陷,探针移开后,立即恢复。对血管收缩剂敏感,局部涂以1%麻黄碱生理盐水后,肿胀可在3~5分钟内消退。
2.鼻腔内有较黏稠之黏液性分泌物,多聚集于鼻腔底部、下鼻道或总鼻道,总鼻道内可有黏液丝牵挂。
妇女妊娠期间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升高,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鼻腔黏膜中血流淤滞,以致鼻甲肿大,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患者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这种鼻炎的严重程度因血中性激素的变化而改变,而妊娠晚期,由于血流量向子宫分流,鼻塞症状可减轻,妊娠一旦终止,症状即可自行消失。称之为“妊娠期鼻炎”。
青春发育期和妇女月经期或绝经期,也可能因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出现鼻塞、流涕等鼻炎的症状,待度过这一时期后,症状可随之缓解。
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之慢性鼻炎,于甲状腺激素得到补充,病情缓解后,伴随着黏液性水肿的减轻或消退,鼻部症状也逐渐消失。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于1981年由Jacobs等首先描述,临床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甚为相似,但变应原皮肤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和体外试验均为阴性,而鼻分泌物中可检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本病病因不明,某些患者在气候变化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后发病,多数患者否认有特殊的触发物质。有认为可能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或sampler三联征 (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 syndrome,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综合征)有关。
1.全身治疗
①消除病因,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②中医药治疗以温肺通窍、疏泄风寒为原则。
2.局部治疗
①血管收缩剂,如0.05%阿法林,或0.5%~1%麻黄碱素生理盐水滴鼻;②针刺疗法,取迎香、鼻通等穴位;③鼻丘或下鼻甲前端黏膜内封闭治疗,每次1~1.5ml,隔日1次,5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