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功能障碍者,称为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1.局部原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发作后未获彻底治疗,鼻黏膜未能恢复正常,而演变为慢性鼻炎。
(2)局部解剖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或嵴突,鼻腔狭窄,下鼻甲向内偏伸,鼻翼塌陷,鼻小柱脱位,硬腭高拱,腭裂等,长期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黏膜容易反复发生炎症,且不易彻底恢复。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亦与本病有关。
(3)鼻腔及鼻窦慢性疾病的影响,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时,鼻黏膜长期受到脓液的刺激;严重的鼻中隔偏曲或嵴突,因长期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以致鼻黏膜容易反复发生炎症,不易彻底恢复。
(4)邻近感染病灶的影响,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5)鼻腔用药不当或全身用药的影响,均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2.职业和环境因素
如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如水泥、面粉、煤尘等)或有害的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如炼钢、烘、熔、冷冻等作业),均可导致本病。
3.全身因素
慢性鼻炎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健康情况有密切关系。
(1)许多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痛风、急性传染病后,以及心、肝、肾脏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便秘等,可引起鼻黏膜血管长期淤血或反射性充血。
(2)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C缺乏,可致鼻黏膜肥厚,腺体退化。
(3)内分泌改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青春期和妊娠后期,绝经期,肢端肥大症等。
(4)烟酒嗜好或长期过度疲劳,可致鼻黏膜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障碍。
(5)免疫功能障碍,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脉管炎及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等等。
此外,细菌和病毒与本病的病因学关系,目前尚有争论。一般认为,慢性鼻炎不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即使发生感染,也是继发性的。有报道变态反应是慢性鼻炎的原因之一,但其病理变化与变态反应者多不一致。
慢性鼻炎的分类方法目前尚不统一。Joe和Benson(2005)将急性鼻炎以外的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两大类,后者又按主要病因而分为非变应性鼻炎并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NAR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内分泌相关性鼻炎(homone related rhinitis),药物性鼻炎,化学物质损伤性鼻炎以及萎缩性鼻炎……数十种。Joe和Benson等认为,所谓非变应性鼻炎是指具有间歇性流涕、鼻塞、鼻黏膜充血等表现而与变态反应无关、且为非感染性的长年性鼻炎。在某些慢性鼻炎的病例中,也含有某些变态反应成分。国内目前尚缺少慢性鼻炎的定义及分类的统一标准。本文仍将慢性鼻炎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由于慢性干燥性鼻炎常与职业因素有密切关系,留在职业病中叙述。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病因学基本相同,且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转化而来,在组织学上两者间缺少绝对的界限,常有过渡型存在,在下文中先总述其病因。而在慢性单纯性鼻炎中,将简单分述各种常见的特殊病因引起的慢性鼻炎的特点。药物性鼻炎将在另一节中讨论。
1.局部治疗
(1)局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为一线主体治疗药物。
(2)减充血剂:只有在慢性鼻炎伴发急性感染时才可使用减充血剂滴鼻1~2次/天。注意,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3)鼻腔生理盐水冲洗。
2.如果炎症比较明显并伴有较多的分泌物倒流,可口服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手术治疗药物及其他治疗无效并伴有明显的持续性鼻阻塞症状者,可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