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wry nose deformity
中文别名 :鼻偏斜
由于鼻中隔弯曲或偏曲,鼻骨塌陷或偏曲而导致歪鼻畸形。常见的病因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严重感染可造成鼻中隔软骨增生、扭曲和缺损,常引起鼻中隔软骨的弯曲。外伤则可造成鼻骨骨折、鼻中隔软骨骨折或脱位,常导致外鼻塌陷和弯曲。
除先天性因素外,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病因,如鼻部外伤或感染病史。
歪鼻一般分“C” 型、“S” 型及侧斜型三种。凌荧提出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偏斜型、扭曲型、歪曲型等三型,并提出一种歪鼻测量方法与程度分类:以鼻根中心与人中上端中心点连线为面轴中线,鼻尖或鼻梁偏离中线最远点的距离为偏离程度的数值(凌荧和肖明耀,1986)。此数值在0.2cm 以内者为正常范围,0.3~0.5cm者为轻度偏斜,0.6~0.8cm者为中度偏斜,0.9cm以上者为重度偏斜。王华等认为外伤性歪鼻畸形常有外鼻歪斜和鼻腔结构性障碍引起的鼻塞,表现为歪鼻和伴或不伴鼻中隔偏曲。同时记录歪鼻和鼻中隔偏曲(王华等,2004)。歪鼻按形状可分为“C” 形(标记为C型)、“S” 形(标记为S型)、斜线形(标记为O型)和不规则形(标记为I型)。鼻中隔偏曲形状可分为“C” 形(标记为c型)“S” 形(标记为s型)和不规则形(标记为i型)。歪鼻畸形的类型由1个大写字母和1个小写字母组成,前者为歪鼻标记,后者为鼻中隔偏曲标记,按上述方法歪鼻畸形可有Cc、Cs、Ci、Sc、Ss、Si、Oc、Os、Oi、和Ic、Is、Ii12种临床类型。
根据解剖学特点,可将外鼻支架分为上、中、下3段:上段为具有一定预应力的鼻骨;中段为易在暴力下造成骨折或移位的鼻侧软骨;下段为极富弹性的鼻翼软骨。以始于中段的歪斜为多见,下段往往受中段的影响而出现歪斜。
1.X线检查
鼻骨侧位片可显示鼻骨横行骨折线,上下有无移位,鼻颏显示鼻背有无塌陷。
2.CT检查
可明确显示骨折部位,三维重建CT可显示鼻骨骨折移位,疑合并眶、筛窦骨折者亦可行CT检查,以明确骨折程度和范围、有无颅底骨折等。
1.鼻骨骨折复位
依据鼻骨骨折的情况重新造成人工骨折,再经鼻腔内碘仿纱条填塞及鼻夹外固定,将骨折之鼻骨固定于正常位置。
2.鼻中隔软骨畸形矫正
自鼻中隔前端切口入路,选择性地游离鼻中隔软骨。畸形软骨塑形,鼻中隔软骨复位,鼻腔碘仿纱条填塞固定鼻中隔软骨。
1.生活指导
(1)进食清淡、温凉的软食,忌食坚硬食物,避免因咀嚼引起疼痛,多饮水、多食水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2)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防止鼻面部受外力碰撞,洗脸时动作轻柔,勿触及鼻部,选择宽松开口上衣,避免穿脱套头衫碰撞鼻面部。
(3)勿用力擤鼻、挖鼻,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注意安全,避免再次外伤,防止感冒。
2.疾病知识指导
(1)按医嘱继续用药,正确滴鼻。
(2)明确复诊时间,以便观察骨折复位效果;鼻面部畸形明显的病人,可行下一步整形美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