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apex nasi
先天性鼻尖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apex nasi)多为鼻面部其他先天性畸形的伴发症或后遗症,如较常见的鼻尖部塌陷畸形多由唇腭裂或唇裂所致。另外,尚有鼻尖先天性缺损、鼻尖部先天性赘生物(先天性鼻赘)、先天性鼻裂等均可形成鼻尖畸形。
较常见的鼻尖部塌陷畸形多由唇腭裂或唇裂所致。另外,尚有鼻尖先天性缺损、鼻尖部先天性赘生物(先天性鼻赘)、先天性鼻裂等均可形成鼻尖畸形。
胚胎期中胚层的颜面骨发育不全,或胚胎的鼻额突及嗅囊未发育所致,故常与颌面部、外鼻、鼻腔和鼻窦等畸形合并出现。当胚胎两个半月时,鼻骨骨化中心的活动障碍,或由邻近骨(上颌额突与额骨鼻突)过度发育,向鼻方向扩展,使鼻骨发育受到抑制,故可以引起鼻骨畸形。
构成鼻尖的两侧大翼软骨有变异,影响鼻尖发育,可有高尖鼻、低尖鼻和宽尖鼻。
胚胎第4周时,头部鼻额突下缘的两侧外胚层出现增厚,形成卵圆形区,称为鼻基板或嗅板。第五周鼻基板外围增殖,中央陷落形成鼻窝(嗅窝)。鼻窝两侧隆起成鼻内突和鼻外突。左右二鼻内突下端增厚部分称球突。鼻窝呈马蹄形,其腹侧有一缺口引向口腔成为一沟。当上颌突与球突相遇融合以后,此沟就变为囊袋形——鼻囊(嗅囊),其入口即鼻前孔。胚胎第6周时,二鼻窝相距较远,中间存在间质组织,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向中线靠拢,最后融合在一起,组成切牙和人中。中间的间质组织演变为鼻中隔。鼻内突与上颌突相接而成上唇及上颌。鼻外突组成鼻翼和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鼻额突的突起部分形成鼻突。外侧鼻突与上颌突之间最初由鼻泪沟分隔,此沟从原始眼窝伸达原口,沟底的外胚层形成实心的上皮细胞索,之后管道化,成为鼻泪管。其上端扩大为泪囊,下端开口于下鼻道。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的裂隙为原始口裂,胚胎第2个月时,上颌突与下颌突由后向前逐渐融合,而成颊,使口向前移位,原始口裂变窄,成为永久口裂,两侧下颌突在正中线融合形成下唇和下颌。
鼻囊向背深部延伸扩大,逐渐形成鼻腔,鼻囊向背深侧伸展与口腔相接而成颊鼻膜。胚胎第7、8周此膜破裂成后鼻孔。内、外侧鼻突、上颌突与内侧鼻突粘连处形成上皮板。胚胎第6周时,由于间充质增生、侵入,使上皮板发生变化和消失,致使各突起的结缔组织相互合并。若上皮板溶解不完全,可残留成为囊肿(如球上颌囊肿或唇裂囊肿),若上皮板不形成或形成后再裂开,则发生唇裂后腭裂。胚胎第9周两侧上颌突向内侧发生,在中线融合形成硬腭,此时原始鼻中隔也同时延长,将鼻腔分隔成左右两个。鼻中隔初为软骨,之后骨化,出现骨部鼻中隔。犁骨在胚胎第2个月已形成两个骨片,出生后融合为一。筛骨正中板在出生6个月后,自鸡冠向下发育,并开始骨化,三岁以后开始与犁骨接触。胚胎11~12周软腭和悬雍垂则发育完全。
由鼻囊发生鼻腔的大部分上皮,其中在鼻腔顶部的外胚层上皮很快分为特殊的感觉上皮,即嗅上皮。到第8个月即有嗅觉存在,此时尚未充分发育。鼻腔其余部分的上皮分化为呼吸部的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早期在鼻窝周围有软骨囊形成,称之为鼻软骨囊,以后经过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发生鼻腔周围的骨架。胚胎第7~8周形成上、中、下鼻甲。鼻甲的生长变化一直持续到儿童期。鼻腔的扩展与上颌骨的发育有着直接联系,7岁前下鼻道常很窄,随磨牙的长出,上颌骨延长,鼻腔得以由前向后扩展。
1.鼻面部的外观检查和照相:注意观察外鼻形态和面部形态,注意是否存在缺鼻畸形、鼻梁低平或凹陷、鼻背是否偏曲、外鼻是否有肿块等。对鼻部外观情况进行多个角度的照相留档,以备手术前后的对比。
2.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畸形范围,特别是鼻骨及其周围骨质畸形情况,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颅面部检查:注意是否伴有颅面部畸形,如唇裂、腭裂、齿槽裂等。
鼻翼塌陷、鼻尖畸形矫正术
1.切口从患侧鼻翼内侧经鼻小柱下方横向绕至另一侧鼻孔内侧,切开并掀起皮瓣,显露鼻大翼软骨。
2.将塌陷的鼻大翼软骨切断,上提与健侧鼻大翼软骨膝部缝合使鼻孔上移。
3.鼻小柱瓣复位,缝合。
4.患侧鼻孔上部多余皮肤可去除后缝合。
1.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加强护患沟通,解决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如对能否再造外形逼真美观的鼻子,是否影响正常的生理及今后的生活,手术会不会失败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带领病人观看手术照片,观看术后不同术式,尤其是相同术式的功能康复及美容效果,消除病人疑虑和恐惧心理。
2.术前停止吸烟和减少饮酒,少喝浓茶和咖啡。术前几日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术前一天剪除鼻毛,清洁鼻腔;根据医嘱术前用药。详细解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3.告知病人术后5~6天拆除缝线后可用瘢痕贴防止瘢痕增生。3个月内避免碰撞及用力揉搓伤口;忌烟酒,辛辣刺激、硬性食物;避免大声谈笑、剧烈运动;注意休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按时定期来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