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掌骨颈骨折在掌骨骨折中最为多见,其次为第二掌骨,大多发生在以拳部用力击打后。骨折后因骨间肌的牵拉,致使掌骨头向掌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
由于掌骨头的掌侧较背侧突出,而侧副韧带附着在掌骨两侧偏背部,若用牵拉掌指关节进行复位时侧副韧带被拉紧,使掌侧移位的掌骨头难以克服两侧副韧带的张力而达到向背侧复位。正确的复位方法是必须将掌指关节屈曲至90°,使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再沿近节指骨纵轴由远端向近端推顶,通过近节指基底部将掌骨头推向背侧,同时在骨折的近侧端向掌侧加压,即能达到满意的复位。X线片证实复位满意后,用石膏托将掌指关节及近指关节均固定于90°屈曲位,4周后去除石膏。
当掌指关节置于伸直位时,掌骨颈骨折的复位很困难,必须令掌指关节处于屈曲位才能进行复位。操作时,先屈曲掌指关节,顶住掌骨头从掌侧推向背侧,同时自背侧压住掌骨按向掌侧,使成角移位的掌骨头复位。复位后,用背侧短臂石膏将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90°屈曲位,远端至远侧指间关节,3~4周后功能锻炼。不过,软组织肿胀明显时复位较为困难,石膏固定亦可能不够稳固,因此要复查X线片,一旦发现石膏松动或骨折移位,需重新复位、石膏固定。要想缩短固定时间,希望尽早开展手的功能锻炼,常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图1)。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的骨折更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的方法可以是小钢板、克氏针髓内固定(图2)、外固定支架(图3)等。

图1 掌骨颈骨折钢板固定

图2 掌骨颈骨折髓内克氏针固定

图3 掌骨颈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