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纯月骨掌侧脱位
该脱位一般发生在患者跌倒时,手支撑着地,腕位于极度背屈位,头状骨与桡骨挤压致背侧韧带断裂,从而出现月骨向掌侧脱位。因掌侧韧带尚存,月骨血供部分保留,早期复位后,月骨一般可存活,腕关节功能也可较好保留。
2.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与桡骨之间仍保持正常的位置关系,而其他腕骨整体向背侧脱位。这种脱位主要发生在头骨与月骨之间,伴有舟月韧带与月三角韧带断裂,由于头状骨与手舟骨、三角骨之间有较紧密的韧带相连,因此手舟骨与三角骨随头状骨一起向背侧后脱位。这种脱位月骨血供未受明显影响,只要早期复位,预后较好。
3.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在外力的作用下,月骨周围脱位时手舟骨发生骨折,但舟月韧带保持完整使手舟骨的近侧半与月骨相连,继续与桡骨保持正常关系,头月关节脱位,伴有月三角韧带断裂,因而出现手舟骨的远侧半随头状骨及其他腕骨一起向背侧脱位。
月骨掌侧为四方形的基底,背侧为突起的尖端,整体构成一个锥状体,这便是月骨更容易向掌侧脱位的原因。锥状体远侧为一凹面,与头状骨凸面形成腕中关节;锥状体的近侧为凸面,与桡骨远端的凹面形成桡腕关节。月骨掌侧与背侧的韧带内含血管,为月骨提供血运。
1.手法复位
必要时可行臂丛麻醉,固定好患者的肘部与前臂,先牵拉患者的拇指与手指,拉开头状骨与桡骨的间隙,再将腕关节背屈增大头骨与桡骨之间的掌侧间隙,术者用拇指于脱位月骨的前方挤压,将其推回原位,然后逐渐使腕掌屈,在掌屈前也可用克氏针固定桡月关节,防止掌屈时月骨再次向掌侧脱位。复位后需行X线片确认,以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45°位,1周后更换石膏,开始腕关节康复活动。
2.手术复位
急性期手法复位失败病例,或者病程较长的病例复位困难者,应进行手术。术中注意探查正中神经及屈肌腱情况,如有神经卡压,应予以松解,如行腕管切开;如月骨已骨折游离导致失去血供,应将其摘除。月骨掌侧关节囊连续性保持良好者,经复位后一般预后较好。
3.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
与月骨脱位的手法复位类似,先用手法或牵引塔牵引腕关节,术者拇指抵住月骨,然后将脱位的腕骨由背侧向掌侧推压,容易复位,复位后处理同月骨脱位,必要时可用克氏针固定舟月或月三角关节,减少石膏固定时间,便于腕关节早期进行康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