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跗管综合征
跗管综合征
作者
王旭;马昕
概述

1960年Kopell与Thompson最早描述了本综合征的表现,1962年Keck报道并提出跗管综合征这一诊断名称。为胫后神经在内踝下后方被屈肌支持带与跟骨组成的骨韧带管卡压而引起。一般以单侧为多见,有时可与腕管综合征同时发生。本病较腕管综合征少见。

病因学

任何引起踝管内压增加的因素都可直接或间接压迫胫神经及其分支,引起相关症状。常见的引起跗管综合征的病因包括:①肌腱炎,多由踝关节反复扭伤,踝管内肌腱摩擦增加引起;②跟骨骨折移位;③神经鞘瘤、腱鞘囊肿等踝管内肿物;④𧿹展肌肥厚、出现副𧿹展肌等先天性肌肉发育异常;⑤先天性跟距骨桥,骨赘增生;⑥神经周围静脉怒张等。对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容易造成卡压的部位包括:①趾长屈肌腱和𧿹长屈肌腱两个间隔之间;②屈肌支持带与𧿹展肌的纤维性连接处;③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经过𧿹展肌近侧缘的纤维性开口处;④胫后肌腱发出的跟内侧神经穿出屈肌支持带以及进入跟部纤维脂肪垫处。

解剖

跗管是由架于内踝与跟骨之间屈肌支持带所形成的一个骨韧带管。其底自上而下为内踝、距骨、跟骨。支持带的深面发出纤维隔将它分为四个骨纤维管。通过的组织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与神经、𧿹长屈肌腱,腱周围有滑膜。

胫后神经在屈肌支持带的近端发出的分支为跟内侧神经。在支持带深面胫后神经分为跟内、外侧神经两个终末支。支持带最狭处在其远端,神经分支均在此通过,并穿过𧿹展肌起点的纤维孔才进入足部。足底内侧神经孔有跟舟韧带为其上缘。外侧神经孔的四周为跖方肌,故足外翻可牵拉支持带和𧿹展肌,使跖内侧神经血管产生扭曲和卡压,容易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图1)。

图1 胫后神经的分支图

1.高位踝管综合征 2.胫后神经 3.踝管 4.跟内侧支 5.𧿹展肌 6.小趾展肌神经分支 7.足底外侧神经第1支卡压 8.足底外侧神经 9.足底内侧神经高位卡压 10.足底内侧神经 11.足底内侧神经卡压

症状与体征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检查:两点感觉鉴别力消失,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内踝后下方的Tinel征阳性。将患足内翻内旋时可诱发剧烈疼痛。跖趾关节跖屈肌力下降。如为𧿹展肌肥大或有副展肌时,则足弓饱满形如扁平足。部分患者为缓解疼痛,减少胫后神经牵拉,足呈内翻足。行走时,负重期缩短,呈痛性跛行步态。

肌电图检查: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运动末期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肌肉动作电位波降低,出现自发纤颤电位或正锐波等,有助于诊断。

MRI:有助于发现踝管内的占位性病变。特别对于手术失败者的再次手术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保守治疗:可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踝管内激素局部封闭;理疗;使用支具控制踝部畸形等。

手术治疗: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减压、松解胫后神经。松解手术应当注意:①切开屈肌支持带;②神经入口处𧿹展肌筋膜的松解;③松解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同时探查有无腱鞘囊肿、骨刺、曲张静脉等,若有应将病变组织切除。

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导致手术效果不佳:诊断不明确;松解不完全;术后神经粘连;神经损伤;两个部位卡压;踝部畸形未予纠正。但是再次手术的成功率明显低于第一次手术。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Joplin神经瘤 下一篇:老年人足痛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