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梅毒感染
梅毒感染
作者
王旭;马昕
概述

先天梅毒可根据其发病年龄,分为早期(出生后2年内发病)和晚期(出生2年后发病)先天梅毒。无症状者为隐性先天梅毒。

流行病学

生母为梅毒患者。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暗视野梅毒螺旋体检测

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阳性。其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母亲2个稀释度(4倍)结合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反应结果,有确诊意义。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阳性。其IgM抗体检测阳性有确诊意义。

     4.其他辅助检查

包括脑脊液检查,长骨、胸部X线检查,肝功能检测,眼底检查等,可用于对先天梅毒儿童的全面评估。

母亲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做脑脊液检测:①母亲未经治疗或未经恰当治疗;②产前不到一个月开始梅毒治疗;③非青霉素治疗;④抗梅治疗后,滴度未降低到预期水平或反而上升者;⑤缺乏抗梅治疗证据的母亲。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2.治疗必须规则、足量、足疗程。

3.首选青霉素治疗。

4.治疗后要定期随访。

(二)治疗方案

      1.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

(1)脑脊液有异常者推荐采用下列方案:水剂青霉素G,每日10万~15万U/kg,出生后7天以内的新生儿,以每次5万U/k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出生7天以后的婴儿每8小时1次,直至总疗程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U/(kg·d),肌内注射,每日1次,疗程10~14天。

(2)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5万U/kg,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2.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

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内注射,连续10天为1疗程(对较大儿童的青霉素用量,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疗量)。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每日7.5~12.5mg/kg,分4次口服,连服30天。8岁以下的儿童禁用四环素。

随访

先天梅毒治疗后,应每隔3个月复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滴度,治疗有效者应在3~6个月后滴度下降达4倍以上,或临床症状消失。在新生儿期经适宜治疗者可在12个月内转为阴性,但治疗时间较晚者转阴率明显下降,转阴时间也明显延长。如果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持续保持低滴度,应该对婴儿进行检查评价,并考虑复治。脑脊液检查异常的儿童应在6个月后复查脑脊液。如果仍有异常者应考虑复治。

来源
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防治技术指南,第1版,978-7-117-17407-7
下一篇: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