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rupture of the Achilles tendon

概述

跟腱断裂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创伤,多为运动伤,好发生于青壮年。新鲜伤的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大多数效果比较满意。但有些病例,常因各种原因未能早期明确诊断,以致延误治疗。近年来有开放性损伤减少,而闭合性损伤发生率增高的趋势,并且轻微损伤后跟腱断裂的患者越来越被发现,应引起重视。

类型

跟腱断裂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一)开放性跟腱损伤

 多见于工农业劳动者,大多数系在跟腱有张力的情况下由锐器造成的切割伤,如工业机器或锐利的金属碎片致伤,或在农村因铁锹或镰刀的切割伤。由锐器造成的跟腱断裂多位于止点上3~4cm,多为横行损伤,断面整齐。完全断裂者,近端可向上回缩4~5cm。跟腱的损伤亦可在不同水平。

(二)闭合性跟腱损伤

 多见于演员、运动员或体育运动爱好者的运动性损伤。其机制系跟腱处于紧张状态时,受到垂直于紧张的跟腱方向的暴力打击,或由于肌肉突然猛力收缩所致,如足尖蹬地跳跃、跳起,连续翻跟斗或不正确姿势着地等时发生。如果跟腱有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的退行性病变和跟腱钙化等病理基础时,则更易损伤。

跟腱受力后遭受到直接暴力作用时,跟腱止点部可发生撕脱性损伤。但跟腱断裂前往往存在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的退行性病变或跟腱钙化等病理基础,跟腱的强度降低,有时轻微的损伤即可造成其断裂。闭合性跟腱断裂多见于跟腱附丽点上方2~6cm处的撕裂伤,断端呈马尾状参差不齐,完全断裂者近端可向近端回缩2~3cm。近年来有关于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加重跟腱缺血变性,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肌腱疾病而导致跟腱断裂的报道。反复的应力也会减弱跟腱的纤维强度,应引起注意。

解剖学与组织学

跟腱是人体最长最强大的腱性组织之一,成人跟腱长约15cm,起始于小腿中部,止于跟骨结节后面的中点,由小腿三头肌的肌腱合成。在跟骨止点上约4cm处最窄而厚,向下逐渐展开变宽变薄。

跟腱的血供来自胫后动脉及腓动脉下段主干,通过三个途径营养跟腱:近端来源于肌腱连接处的肌支;远端来源于跟骨骨膜血管;中段来源于腱周组织血管。也就是说,跟腱两端有较好血供,而血供来源于腱周组织的中段即跟骨附丽点以上2~6cm处血液供应较差。肌腱受损伤后容易出现跟腱局部营养不良,引起炎症反应,发生退行性改变,是跟腱断裂的基础。跟腱止于跟骨结节,为踝关节运动时杠杆作用力的顶端,当起跳或前脚着地落下时,跟腱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并容易导致血供较差,易出现退变的中下段跟腱断裂。

跟腱的内侧有伴行的跖肌腱,止于跟骨结节内侧,此肌腱对跟腱断裂的诊断与手术有关。

辅助检查

Thompsons试验可以清楚地显示跟腱是否断裂。患者俯卧位,将足置于检查床缘,捏挤小腿三头肌,如足不出现跖屈,即表明跟腱断裂。

 另有一些比较少用的检查方法。如:Copeland诊断实验,将血压计缚于患者腓肠肌处,加压至100mmHg,跖屈足,若跟腱断裂则汞柱活动轻微,若跟腱连续则压力将升高至140mmHg;O’Brien针刺实验,用1枚针经皮刺入近端肌腹中线,活动足时观察针是否活动,以此判断跟腱的连续性。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诊断错误,踝关节标准侧位X线片可见跟腱阴影不连续或阴影模糊,跟骨上脂肪垫三角影边缘模糊,变形甚至消失,亦称Kaget征阳性。投照应为标准侧位软组织像,并和健侧对比。有时还会发现跟腱钙化或跟骨撕脱骨折片。超声波检查范围和清晰度有限。MRI对软组织断裂很敏感,能清晰地显示断端情况,对诊断很有帮助,但费用偏贵,可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跟腱断裂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跟腱的完整性,以保持足踝的跖屈力量。在修复过程中尽力设法使跟腱表面保持平滑,减少跟腱粘连,以利于跟腱滑动。

(一)新鲜跟腱断裂

 新鲜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经皮修复与开放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跟腱断裂48小时以内的闭合性损伤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其方法不一,有建议用长腿石膏管型跖屈位固定6周,后改为短腿管型继续固定4周,然后进行2~4个月不超过2cm的提踵练习;也有建议立即在跖屈位短腿行走石膏管型内行走,固定8周,继而进行4周2.5cm内的提踵锻炼。

非手术治疗虽能通过足的跖屈使跟腱断端接触而愈合,但往往因断端瘢痕组织较多而失去其坚韧性,再断裂发生率较高,从Lea和Smith报道的11%到Haggmark等报道的35%不等。此外,跟腱的相对延长也使跖屈力量减弱,因而不能被临床广为接受,主要用于可长期不活动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2.经皮修复

Ma和Griffith(1977)设计了一种经皮修复跟腱断裂的方法,在跟腱两侧皮肤上各做三对小切口,一对切口在跟腱断裂正中,另外两对切口分别在距上、下断端各2~3cm处,行双8字缝合。以后相继有改良的Ma&Griffith等经皮修复手术方法,术后伤口外观较好,皮肤坏死率相对较低,但手术易损伤腓肠神经,另外,缝合效果也不如开放手术。再断裂的发生率仍较高,Hynes和Ma、Bradley及Tibone分别报道为10%和13%,因而也不适合于临床普遍应用。只用于对跟腱强度要求不高,有美容要求的患者。

3.开放手术治疗

对完全性跟腱断裂施行开放手术缝合效果最好,减少了制动时间,再断裂的发生率也低。患者俯卧位,取跟腱后内侧纵切口长约10cm,皮下组织应尽可能少剥离,将它和腱鞘一起翻转,清除血肿后显露跟腱断裂端。具体的修复方法从简单的改良Kessler或Bunnell端端吻合,到更复杂的利用筋膜强化或肌腱移植等,手术方式多种多样。

改良Kessler缝合法:采用较强有力的不吸收缝线,在跟腱断端偏外侧距断端2.5cm处进针,再横行穿过跟腱,纵行进针从断端穿出。以同样方法缝合对侧,拉紧缝线使两断端对合,双结打于断端间固定,抑或单结于断端间打结固定。再用细的可吸收缝线在跟腱断端处行间断缝合。此方法缝线作用力为纵向,抗扩张能力较强,且无绞窄腱端血管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端端修复方法。

Bunnell缝合法:用直径1mm的不锈钢丝的一端,从近断面插入,在跟腱中向近端行径约2cm,再弯向外侧穿过跟腱外面,在钢丝出口的近端1cm处,再横穿跟腱从对侧穿出,从出口远端1cm处,斜行向远端穿过跟腱,从近断面穿出。拉紧钢丝后,分别穿入两根直针头,用两针头穿入跟腱远端断面或在跟骨上打孔,从足底处皮肤出。拉紧钢丝使跟腱断端尽量对合。用纽扣把钢丝固定于皮外,断端间再用细的可吸收缝线行间断缝合。此方法最适合于近跟腱止点处断裂或撕脱者。

对于远断端不少于2.5cm的跟腱断裂,跟腱远近端亦可用缝线进行Bunnell法缝合。缝合完成后屈膝90°,跖屈踝关节,使跟腱两端处于无张力状态下对合,抽紧缝线,断端打结固定,断端间用可吸收细线间断缝合。

为了防止吻合处与皮肤粘连并用筋膜加强跟腱断裂的吻合口,可做Lindholm手术,此手术在临床上比较常用。手术时患者俯卧,从小腿中部到跟骨做后侧微弧形切口,从正中切开深筋膜,显露跟腱断裂处,修整粗糙的断端,用抗张力较强的不吸收缝线或钢丝行褥式缝合,并用细的可吸收缝线做间断缝合。从近侧跟腱及腓肠肌腱膜两侧切取1cm宽,7~8cm长的两个筋膜瓣,将其分离至断端近侧3cm处翻转180°,使其光滑面向外,将两瓣分别与跟腱的远侧断端缝合,并相互缝合以完全覆盖于断裂处。Gerde等后来将此方法改进为使用一个筋膜瓣。

(二)陈旧性跟腱断裂

闭合性跟腱断裂有时因尚有踝关节跖屈功能而被漏诊,未能及时治疗而成为陈旧性。陈旧性跟腱断裂常因腓肠肌萎缩、短缩及无力,踝关节不能自动跖屈,而需做跟腱修补术。陈旧跟腱断裂由于肌肉等软组织挛缩,不可勉强做端对端吻合,以免因跟腱短缩而发生足下垂畸形。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修补方法众多,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Bosworth法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其他如人工材料修复术、阔筋膜移植术等。

Bosworth跟腱修补术:众多学者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行后正中切口,从小腿中上1/3到足跟,显露跟腱断端,切除瘢痕组织,从近到远游离宽2cm,长7~9cm的腓肠肌肌腱,直到断端。保留其在断端的连接,将其横穿跟腱近端及远端,随后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固定,尽量使两断端接近。再缝合取腱处及切口。

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从跟腱止点内侧至小腿中部做S形切口,暴露隐神经,牵开保护,切开深筋膜,切除瘢痕组织,膝关节屈曲30°和踝关节跖屈20°位测量跟腱缺损的长度。在腱膜上做倒V形切口,向两侧臂切开的长度至少应为缺损的1.5倍,将肌腱瓣向下牵拉,使两断端对合。以改良的Kessler法缝合跟腱断端,近端的V形腱膜切口缝合成Y形。

潘哲尔等在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的基础上加跖肌腱扇形膜片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起到加固跟腱断端和减少术后粘连的作用。并且对跟腱缺损范围较大者,可在跟腱断裂端上下2cm处各做4个小切口,将跖肌腱通过小切口环绕跟腱断端一周,在肌腱进入跟腱的出入口处加固缝合固定,然后将剩余的跖肌腱形成扇形膜片覆盖吻合口处。

国内采用牵引法加手术获得成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松解粘连,清除断端间瘢痕,并用钢丝缝于上断端,术后以2~3kg重量牵引,待牵至两端基本对合(一般2周以内)后,行二期断端吻合术。于跟骨结节垂直拧入1枚螺钉,将保留的钢丝固定于其上以维持牵引力。愈合后去除螺钉及钢丝。

作者
王旭;马昕
来源
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978-7-117-14697-5
上一篇:跟腱部分损伤 下一篇:胫后肌腱断裂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