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膝部滑囊炎
膝部滑囊炎
作者
程飚
概述

膝部是全身关节中滑囊最多的部位,可分为前侧、后外侧和后内侧三组。临床上较为重要的有髌前滑囊、鹅足滑囊、腘窝滑囊(图1)。滑囊能减少关节面、肌膜、关节囊、韧带、股骨髁及胫骨髁之间的摩擦,有利于膝关节的活动,但也常出现滑囊病变。常因急慢性损伤、劳损或关节炎症引起滑囊炎性渗出、肿胀、疼痛,影响关节的活动。

图1 膝部滑囊

(1)膝部前侧滑囊;(2)膝部后侧滑囊

病原与病理

滑囊又称滑膜囊或黏液囊,为一结缔组织扁囊,多位于组织结构经常摩擦的部位,滑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薄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内膜为滑膜,其腔为裂隙状,内有少许滑液。当膝部受到外伤、劳损、炎症、化学物质刺激等,直接或间接使滑膜囊受损,渗出、肿胀、疼痛,外伤较重者可致囊内积血。

类型

(一)髌前滑囊炎

髌前滑囊位于髌骨的前方,发炎时出现滑液增多、滑囊肿大。创伤或感染常引起滑囊急性炎症。表现为髌前疼痛和肿胀,不能屈膝行走,局部有压痛和波动感,穿刺有血或有血性液体。如为急性化脓性滑囊炎,则不但局部有红、肿、热、痛及明显压痛,且往往有全身症状。该病多见于儿童,其表现极似化脓性膝关节炎,易误诊,因而在穿刺时可将感染带入膝关节腔内。切开引流时也可误入膝关节内,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导致严重后果,故需注意鉴别。慢性滑囊炎多发生在矿工和经常跪着工作的人,也可因急性滑囊炎处理不当发展而来。表现为髌骨前局限性的半球形隆起,伴轻度疼痛,检查时可发现波动性软组织肿块,压痛轻微,不影响膝关节运动。

创伤性滑囊炎急性期应休息、热敷,并穿刺抽液后注入曲安西龙或倍他米松,然后加压包扎,一般多可治愈。慢性滑囊炎,用抽液和囊内注入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良好疗效。对于非手术疗法无明显疗效者应行滑囊切除术。对化脓性滑囊炎应穿刺抽脓后注入有效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滑囊切除术。

(二)鹅足滑囊炎

鹅足滑囊是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深面与胫侧副韧带之间的滑囊,由于这三个肌腱组成的联合腱,形似鹅足而得名。直接打击,局部经常的反复小创伤,如骑马等,或膝关节伸屈扭转过多常是本病的病因。表现为膝关节内侧肿物,大小不定,有波动感,患者于用力屈膝、外展外旋时疼痛。诊断时应与慢性膝关节炎、内侧半月板囊肿和腱鞘囊肿等鉴别。治疗,一般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无效时,行滑囊切除术。

(三)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也称Baker's囊肿,是指腘窝内侧腓肠肌滑囊的积液。腘窝囊肿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部分与关节腔相通。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腘窝囊肿多见于儿童,多为双侧,但不一定同时发生,囊肿起源于关节腔,但关节本身并无病变。真正的发病原因不清。继发性腘窝囊肿多见于成人,常继发于骨关节炎、半月板病变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其发病的关节内压力增高,关节内液体经关节与滑囊间的孔道溢出而形成囊肿。腘窝囊肿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窝部不适或胀感。当囊肿增大时,则在膝关节后方出现肿块,屈膝不便。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弹性,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伸膝时肿块明显且变硬,屈膝时肿块不明显且较软。

X线检查有助于排除膝关节的骨性病变,但对腘窝囊肿本身的诊断帮助不大。B超检查可实现对腘窝囊肿的快速诊断,但对于腘窝囊肿更精准的诊断则有赖于MRI检查。较大的腘窝囊肿应手术切除,关节囊的缺损不必修补。对少数术后复发者,可再次手术切除。幼儿的腘窝囊肿可随访观察,5岁以后仍不消失者应行手术切除。较小的腘窝囊肿可抽液后注入皮质激素类药物,有一定效果。由关节内病变引起者,先处理关节内病变,关节内病变治愈后,腘窝囊肿仍不消失者再行囊肿摘除。近来,关节镜下微创切除囊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腘窝囊肿的治疗。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急性损伤24h之内冷敷,加压包扎,36h后热敷。休息。

2.理疗,偏振光照射、超短波、微波治疗。

3.关节内积液较多,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无血性物为止,行关节内注射。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

4.应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5.小针刀疗法。

6.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疼痛较重,影响活动或关节功能,可采用手术切除。

来源
实用疼痛学,第1版,978-7-117-17142-7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978-7-117-23988-0
上一篇:坐骨结节滑囊炎 下一篇:髌前滑囊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