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扁平髋;股骨头骨骺炎;股骨头骨骺特发性无菌性坏死;幼年变形性髋关节骨软骨炎;Perthes病
Legg-Calvé-Perthes病(LCPD)又称扁平髋、股骨头骨骺炎、股骨头骨骺特发性无菌性坏死、幼年变形性髋关节骨软骨炎。1910年分别由Legg、Calvé和Perthes独立报道此病,简称Perthes病。它是一种最常见的骨软骨病,好发于3~10岁的儿童,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3~5倍。单侧发病占80%~90%,双侧发病占10%~20%,并往往是同步发生。患儿病程2~4年,超过6岁的患儿预后相对差。
本病病因不明,有人提出过感染、创伤、一过性滑膜炎等病因,但不能确定。它是一种以股骨头部分或整个缺血性坏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目前许多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股骨头骨骺血供的中断所致,属缺血性坏死。凝血机制紊乱、全血黏度增加、嗜血栓因素、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第Ⅴ因子突变、蛋白C和S缺乏、狼疮样抗凝剂、抗心脂质抗体、抗胰蛋白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等均在Perthes病中起潜在的作用。也有学者提出Perthes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反应,有Perthes病的儿童骨骼成熟延迟并比正常儿童矮小,有甲状腺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异常。
Salter把本病的病理变化总结如下:在缺血坏死的开始阶段,骨骺暂时停止生长,由周围来的血管再分布使骨化重新开始。然后由于创伤造成病理性骨折,其下位发生骨吸收,最后被生物可塑性骨所替代。
病理过程分为两期:发展期和愈合期。发展期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硬化期。由于缺血坏死,股骨头骨化核变小,骺板不平整,干骺端模糊,星月形的软骨下骨折线可见,关节间隙增宽,继而滑膜和软骨增生。第二阶段为碎裂期。骨骺碎裂,死骨吸收和血管组织爬行替代。愈合期:骨骺渐渐修复,并生长,骨化,骨质恢复正常。但相当部分患者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变形。Perthes病可造成四种残留畸形:巨髋症、骺板早闭、股骨外形不规则和剥脱性骨软骨炎。
Perthes病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使股骨头形成球形,关节包容性好,获得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髋关节。 1.非手术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牵引及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疼痛的主要方法。外展支具用于保持股骨头的包容性,使股骨头深置于髋臼之中,避免髋臼缘对股骨头的压迫,使股骨头受力均匀。可在患儿负重时使用,使下肢保持伸直外展40°~50°,不需要内旋。支具持续应用9~18个月,直到前后位X线片出现软骨下骨再骨化时停用(图1)。
图1 支架治疗
(1)Petrie外展石膏;(2)Bobechko外展支架;(3)Tachdjian外展支架。这些支架的共同特点是将髋关节维持于外展内旋位,但髋关节可以伸屈自如,并要求病儿下地行走
2.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从股骨一侧或髋臼一侧或两者结合来解决头臼包容问题。对于Perthes病初期和碎裂期可用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Perthes病晚期可出现“铰链外展”,可行内收肌腱和髂腰肌松解,内侧关节囊造口以使股骨头纳入髋臼。术后予外展支具固定2~4个月,再作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或Salter骨盆截骨术或两者联合术。如果铰链外展已成定局,可选用髋臼造盖术,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或股骨近端外展、伸展截骨术。Perthes病后遗症期,由于头部变形,头臼不匹配,丧失包容性,治疗很困难,预后极差。可以考虑采用挽救性手术:Chiari截骨术,侧方造盖术等。对晚期患者,患髋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炎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可行髋关节融合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对年龄大的患者的一种不得已而行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