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骨硬化病
骨硬化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steopetrosis

中文别名 :大理石骨症;Albers-Sahonberg病;原发性脆骨硬化症;白垩骨;粉笔骨

作者
陈飞雁;黄煌渊
英文别名
marble bone;osteosclerosis fragilis;chalk bone
概述

骨硬化病(osteopetrosis),又称大理石骨症(marble bone)、Albers-Sahonberg病,或称原发性脆骨硬化症(osteosclerosis fragilis)。也有叫白垩骨或粉笔骨(chalk bone)。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性骨骼硬化。骨质极为致密,并失去原来的结构,犹如大理石。但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尚可以伴贫血、眼萎缩及耳聋等情况。

病因学

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学者发现典型的Albers-Schonberg病的位点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1p21。主要是骨发育过程中破骨细胞功能丧失,骨吸收障碍,钙盐大量沉积,导致骨骼致密,容易骨折。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一般认为,绝大多数患者在出生前即已开始有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可有2~5种分型,不同分型预后差别很大。为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遗传,发病率显性型为1/50000~1/20000,隐性型为1/200000。

病理学

膜内化骨及软骨内化骨均可受累。骨皮质增厚,完全失去骨小梁结构。最多见的是在骨生长最旺盛的干骺端最明显,即股骨及桡骨的下端,肱骨及胫骨上端。在横切面上皮质与髓腔难于分辨,两端膨大如杵形,说明骨塑形亦有障碍。在镜下见高度钙化的软骨不能吸收和骨化,钙化的新生骨也不能吸收改造为成熟的板层骨,骨皮质分化不良,排列不整齐,哈佛系统残缺变形。破骨细胞发育不全,是骨吸收障碍的直接原因,骨髓腔充满了极少毛细血管硬化的纤维组织。对骨硬度问题,有人认为坚硬如石,在手术时能折断金属器械,不能做骨牵引。但也有人发现病骨较正常骨容易穿透,而且无声音,以刀削之,如削粉笔,因此建议用白垩骨或粉笔骨这个名字。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特征为骨骼浓厚致密,失去其原有结构,无法区分皮质及髓腔,两端膨大呈杵状。有的患婴在子宫内已有如此表现。全身大多数骨均可累及,但下颌骨少见。由于骨硬化过程可以变缓或暂停,因此在骨骼上可见到有深浅不同的横纹。骨骺亦致密,有时可见呈同心圆状。椎体的上、下两端致密,但中间有一条骨质正常的带,常被形容为“夹心面包椎体”。颅骨亦硬化,气窦消失,垂体窝变浅,鞍背突增生,颅窝变狭,颅孔缩小。

诊断和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无特殊治疗。目前有临床试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恶性骨硬化,也有应用1,25二羟维生素D治疗以期激活破骨细胞活性产生骨吸收。另外,重组人Gamma干扰素证实可增加骨吸收,以及造血和白细胞功能。但是目前这些治疗尚处于实验性阶段。泼尼松有时用以控制贫血,但对骨生长有不良影响。保护牙齿,以免发生难治的下颌骨骨髓炎。如并发骨折,治疗原则与正常人相同。偶有需要做神经减压及脑室引流术。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点状骨骺发育异常 下一篇:肢骨纹状肥大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