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pina bifida occulta
隐性脊柱裂是指没有脊膜及神经组织膨出,患者往往神经弓的缺损比较小。
隐性脊柱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椎板一侧发育不良,但对侧良好且与棘突相融合。因此在一侧椎板与棘突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纵行或斜行裂隙。
2.两侧椎板均发育不良,互不愈合,其间形成一较宽的裂隙,棘突呈游离状态,称为游离棘突或浮棘。棘突与椎板只借纤维膜相连。
3.相邻的几个脊椎的两侧椎板均未融合,棘突缺如,形成一个较长的裂隙。严重者甚至骶管全部向后敞开,即所谓完全性脊柱裂。这种情况并非罕见。
4.脊柱裂合并其他畸形,如一侧或双侧椎弓根不连接等。
对于无症状的脊柱裂(大多发生于骶1)不需治疗。有人认为隐性脊柱裂可能是慢性腰痛的原因之一,但未得到公认。其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有些隐性脊柱裂的患者根本无腰痛。另外既然隐性脊柱裂是发育性畸形,在幼年时即有,为什么要到年龄相当大后才有腰痛等症状。有人的解释是由于局部结构上的缺陷,使部分肌肉及韧带缺乏附着点或附着不牢固,其张力及耐力均较无隐性脊柱裂者为弱;加上腰骶部活动多,负重大,造成慢性劳损的机会就增加。另外,有些骶1隐性脊柱裂患者,在腰后伸时,腰5的棘突正好顶在骶1的纤维膜或缺损的椎板骨端上,纤维膜又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以致引起下腰痛。
隐性脊柱裂引起的腰痛,按前述的下腰痛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如为腰5棘突压迫裂口的纤维膜,可手术切除及分离粘连。如有尿失禁等神经受压症状者,应作椎板切除探查,分离粘连及切断纤维束带。过去曾有人主张做脊柱融合术,尚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