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性肿瘤是骨外恶性肿瘤转移至骨引起的继发性恶性肿瘤,不包括原发性多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
骨转移性肿瘤在临床较多见,发生率高于原发性骨肿瘤,仅次于肺和肝转移瘤,居第三位。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41~50岁及61岁以上者。男女性的发生率因原发瘤的类型而异,如前列腺癌仅见于男性而乳腺癌主要见于女性。但总体以男性为多。
转移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少数可直接由邻近的原发灶蔓延发病,如鼻咽癌侵犯颅底,口底癌侵犯下颌骨。骨转移瘤的肉眼所见无显著的特异性,瘤灶多位于髓内红髓丰富处,如扁骨和长骨骨端。转移瘤可引起溶骨性破坏,有的可伴有反应性骨质增生。瘤组织切面多呈灰白色,常伴有出血、坏死。镜下骨转移瘤的形态结构一般与其原发瘤相同。
多数转移癌的治疗为姑息性。放射治疗为治疗本病最常用的重要方法,多数转移癌对放疗较敏感,可用以止痛。药物特别是抗肿瘤的化学药物为治疗本病的另一重要内容,对一些特定肿瘤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可提高生存率。还要重视对疼痛的治疗,可合理使用镇痛剂、安静剂或麻醉药。镇痛还包括神经干和垂体的乙醇注射治疗、区域阻滞麻醉,以及神经外科的手术方法切断脊髓的感觉通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受压的神经根松解(镇痛)及早期轻瘫时行脊髓减压和稳定脊椎,而并非彻底切除长骨的转移灶。为了预防和治疗其病理骨折并使肢体可早期功能活动,可酌情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时可行瘤段切除,并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施行假体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肾上腺样癌和其他血供非常丰富的转移癌,可使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手术主要基于方便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而不是针对肿瘤本身。所以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