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骨盆的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主要发病在20~30岁的青年男性,40岁以上发病少见。晚期常出现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可伴发髋关节强直、椎管狭窄等。
1.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
(1)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一类药物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无论对早期或晚期,都是首选药物。
(2)糖皮质激素:因糖皮质激素也不能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而且长期使用弊大于利,故不能作为常规使用,尤其不宜大、中剂量长期使用。只适用于对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控制症状者,一般以小剂量为宜。有关节外损害,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者也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只有在症状严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小剂量激素不能控制情况下,才逐步增加剂量。而当症状控制、慢作用药已发挥作用时,应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3)慢作用药:经过大量研究证实,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金属制剂,青霉胺、抗疟药、硫唑嘌呤等慢作用抗风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无效。近年来柳氮磺吡啶一般认为对伴有外周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以脊柱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尚有争论,每次0.25g,每日3次开始,每周每次增加0.25g至每次1g;甲氨蝶呤,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的报道,用小剂量脉冲疗法,即每周1次,第一周2.5~5mg,以后每周增加2.5mg,至每周10~15mg;雷公藤总苷,近年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也取得一定疗效。每次10mg,每天3~4次,中药在治疗该病中有一定作用。
其他治疗包括:建议患者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以防关节僵硬;站立时维持正常姿势,坐位时保持胸部挺直;睡硬板床,多采取仰卧位;对于早中期患者行脊柱牵引对矫正脊柱畸形有一定帮助;还可用支具及石膏背心矫正后凸畸形。
2.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是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临床随访发现两种术式效果相似。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在闭合截骨面时,由于椎体发生塌陷而避免了对脊柱前柱的延长,因而可防止主动脉牵拉等并发症。对于后凸的纠正不依赖于前方椎间隙的张开,因而对脊柱严重竹节化的病例,后凸也可矫正,缺点是技术难度高,出血多,外形矫正较多节段差。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在闭合后方截骨面时,前方椎间隙不同程度的张开,因而要求脊柱前柱骨化程度轻,椎间隙无明显狭窄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