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脊柱结核性畸形
脊柱结核性畸形
作者
马晓生;黄煌渊
概述

在骨结核中,脊柱结核最为多见,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首位。99%为椎体结核,1%为附件结核。椎体结核中以腰椎最多见,胸椎次之,其次为胸腰段、腰骶段、颈椎,骶尾骨则少见。

临床分型

椎体结核按原发病灶部位可分为三型:

1.中心型

病灶位于椎体中心部,多见于儿童。特征为以骨质破坏为主,椎体被压成楔形。成人可长期局限在椎体中心,出现死骨,死骨吸收后,可出现空洞(图1)。

图1 椎体中心型

2.边缘型

多见于成人,进一步累及相邻椎体。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很少出现死骨,易侵犯椎间盘,引起椎间隙狭窄(图2)。

图2 椎体边缘型

3.骨膜下型

由于脓液沿着前纵韧带上下蔓延,相邻椎体腹侧长期被骨膜下脓肿腐蚀的结果。多为继发性,可同时累及数个椎体前缘(图3)。

图3 椎体骨膜下型(前方型)

由于脊柱结核往往对脊柱的前柱结构破坏,所以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结核性畸形以脊柱后凸畸形最为常见。陈旧性结核即使治愈后,也往往残留较为严重的后凸畸形(图4)。

图4 脊柱结核引起后凸畸形

病理学

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情况随病理类型不同而异。中心型可有死骨、空洞形成,周围骨质疏松,但有的骨质反显致密,呈磨砂玻璃样。边缘型多表现溶骨破坏。应仔细观察每个部位,勿使遗漏。椎体破坏严重者可发生楔形压缩,甚至消失。椎间隙可模糊、变窄。

活动期脊柱结核由于椎旁形成冷脓肿,X线片可见脓肿阴影。MRI 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CT可清晰显示脓肿的大小。患者常有血沉升高,脸色潮红,午后或夜间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静止期脊柱结核往往没有临床症状,脊柱畸形是就诊的主要原因。

症状与体征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对脊柱结核性畸形的治疗应从两方面考虑:

1.活动期脊柱结核

主要针对结核治疗,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清除、支具或石膏床固定。防止脊髓受压和畸形加重。近年来,许多学者探索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术,同时对脊柱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图5)。

图5 颈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术

2.静止期脊柱结核后凸畸形

对年长者,如无神经症状不需要手术治疗,如因畸形明显发生迟缓性瘫痪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两种。一是后路减压,如手术破坏后路结构较多,需同时行融合固定术;二是侧前方减压,清除椎体后缘致压物,此法更为直接有效,但风险相对也大。对年轻患者,为追求美观体形,可采用脊柱截骨矫形术,但存在较大风险,需与患者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高位截瘫者,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手术时易因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而突然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术前应先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膝内、外翻 下一篇:脊柱骨折后畸形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