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X形腿;O形腿
膝外翻又称X形腿。即指两下肢伸直时,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一个向外的弧度,两膝相碰时,双踝不能并拢,站立负重时尤为严重,形成一个X形的外形。膝内翻又称O形腿。与膝外翻外形完全呈相反方向的畸形,临床上表现为两下肢伸直而踝关节力图并拢时,膝关节不能并拢。两膝或两踝不能并拢的严重程度,就是畸形严重的标志。
膝外翻在幼儿期发生,原因不明,故又称“特发性”膝外翻。而膝内翻一般都是发现于刚开始步行时,往往有佝偻病的病史。
1.特发性膝外翻
在幼儿开始行走时,有些幼儿会呈膝外翻,这是因为维持足弓的组织尚不够发达,使双足经常有些轻度外翻趋势,间接使膝关节外侧受到较大压力,而内侧压力较轻,造成股骨内踝相对的发育过快。患者常伴有平足外翻。这种“特发性”膝外翻常是一种短期现象,随身体发育生长,股骨外髁与内髁基本同步,畸形也就自动矫正。
2.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佝偻病,由于缺钙而软骨化的骨骼在直立负重时,可造成股骨与胫骨之间逐渐成角,多数学者认为形成膝内翻的机会要较膝外翻多。因为临床上发现膝外翻患者往往无佝偻病典型的迹象,而膝内翻患者绝大多数曾有过佝偻病史。膝内翻患者在胫骨形成外凸的弧度,在股骨形成外凸弧度则少。骨骺的损伤也是形成膝内、外翻的病因。
1.膝外翻的治疗
如果是幼儿,同时合并平足膝外翻的“特发性膝外翻”患儿,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可以随访一段时间。也可以为防止畸形发展,尽可能矫正下肢负重力线,可将双鞋底和鞋跟内半侧垫高0.5cm,以便矫正足外翻趋势。这样能减少对膝内侧的牵拉,逐步间接地改善膝外翻畸形。如果有佝偻病存在或确诊由佝偻病引起,全身骨骼因缺乏钙质而有一定程度的软化,应防止早期站立及行走,必要时需应用较长时间的夹板。大于7岁的患儿,畸形仍较严重,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在股骨骨骺线以上部位进行楔形截骨矫正术。楔形截骨骨块在内侧,呈外宽内窄的截骨,术后用超髋关节石膏固定至骨性愈合。
2.膝内翻的治疗
当佝偻病还在活动期,通过夹板治疗及足外侧垫高鞋跟及鞋底的外侧,同时不应站立及行走。但如佝偻病已经治愈,骨骺也有一定的硬度时,夹板的治疗不能奏效。对于胫腓骨为主的畸形患儿,若超过5岁,畸形仍很严重,可在全麻下,先切断腓骨或不切断腓骨进行胫腓骨折断术,造成骨折,完成矫正力线后,石膏固定,直至骨性愈合。对于年龄较大,骨骼较硬,手法折骨不能成功的患者,应在畸形最显著处行手术截骨治疗。截骨部位的选择对矫形成功很重要,下列方法可作参考:①膝内翻畸形患儿取坐位,双膝并拢,髂骨正对前方,两小腿下垂,小腿交叉的部位一般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结合X线片,应在交叉处作截骨(图1);②嘱患儿站立,内踝靠拢,观察胫骨的上下关节面与地面的倾斜程度,若胫骨上关面倾斜较小,则选择在胫骨结节以下处作截骨;③在正位X线上,胫骨上、下干骺端各作一直线与骨骺线垂直,两线相交处即为截骨处(图2)。常用的截骨方法有楔形与杵臼形两种,杵臼形比较稳定,接触面大;楔形截骨也有一定优点,对侧皮质可不凿断,手法扳正即可矫正,如果畸形角度大也可以将取下的楔形截骨块插入对侧,以减少截骨块的度数纠正较为严重的膝内翻畸形。术中应防止发生旋转和同时截断腓骨,双侧膝内翻畸形的矫正可一次进行。要正确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膝内、外翻,不要过度治疗,也不要延误治疗。并应定期随访。以防石膏松动导致手术失败。

图1 膝内翻畸形,临床检查确定截骨部位

图2 根据小腿正位X线片确定截骨部位
(1)在胫骨上、下干骺端各作一直线与骨骺线垂直,两线相交处为准确的截骨部位;(2)截骨部位选择适当,术后胫骨上、下骨骺线平行,小腿无内翻或外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