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性骨关节炎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后引起的骨关节炎,常见于我国南方。松毛虫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一种因过敏性反应引起的无菌性滑膜炎和骨髓炎。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关节滑囊或肌腱韧带增生、肉芽组织形成,压迫侵蚀骨关节所致。其大多发病急剧,病变多发生在接触后2天,7~10天则可出现骨关节炎症状。
松毛虫性骨关节炎的病理表现尚无确切定论。根据少量局部病灶切除后所作的病理材料观察,关节滑膜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明显,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有活跃的纤维细胞增生以及灶性类骨形成。骨端有局限性骨质破坏和增生,关节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强直或骨性强直,而关节液涂片和坏死组织培养均未发现细菌。由于病理改变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提示该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半数以上的病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大于70%。类风湿因子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为阴性。绝大多数病例血沉检查增快。
X线表现可分为4型:①骨型:多见于青少年,主要累及短管状骨,以手部为例,如桡骨下端、腕骨、掌骨基底部可累及。在松质骨中有多数小的囊状破坏及骨膜增生,骨皮质增厚,骨髓腔扩大使骨干部膨胀,一般不进入关节。在成人常累及长骨骨端,表现为松质骨内的多个小囊状破坏区及花边状的不规则骨膜增生。②关节型:多见于成人,病变累及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出现多个囊状破坏。严重者可致关节部分性强直。③关节周围型:关节软组织增厚,关节囊肿胀,以滑膜肌腱和韧带附着处的肿胀为主要表现,可有骨化,而骨质及关节软骨则无明显改变。④软骨型:主要累及肋软骨、甲状软骨及耳廓等。X线片上不能显示。
本病应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避免接触松毛虫;早期患者使用医用胶布反复粘贴关节表面并用肥皂水浸泡冲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疼痛严重者使用利多卡因和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用石膏托或作皮肤牵引,使病变关节局部制动,保持功能位。对膝关节肿胀严重的患者可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内冲洗清理术,术后局部疼痛可得到明显改善。一般经早期治疗,可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后期可行滑膜切除清除病灶。合并明显窦道的患者,应作病灶清除。有关节畸形或强直者,可考虑行关节成形或假体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