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骨髓炎为全身布氏杆菌感染在骨与关节的并发症。任何骨均可受累,以脊柱受累最多。其次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受累最为常见。此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在我国,主要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和自治区流行,南方各省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屠宰场、皮革厂、毛纺厂、牛奶场等工人和牧民中。近年来因农牧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本病有扩大流行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先在骨髓中发展,成为局限性上皮结节,最常受累的部位是椎体,尤其是腰椎。病变进展成感染性肉芽肿时,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和类似Langhan巨细胞,周围绕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少数病例有坏死和干酪样物质。脓肿的发生率较结核低(12.5%),并有坚韧的纤维囊,偶有死骨形成。早期和广泛的死骨形成是一种特征性表现,椎间盘常被破坏而发生骨性融合。
在影像学表现上,主要靠MRI检查,显示椎间盘和邻近椎体炎症改变。X线片和CT无特征性改变。常于发病1~6个月才有表现,仅显示椎间隙狭窄和终板上下骨密度不均一的变化,椎体少有死骨,与化脓性感染相似。椎旁软组织脓肿少见,即使出现范围也很小。随着时间的推延,可有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骨质破坏并逐渐被致密而不规则的新骨代替,椎体边缘产生骨赘,前纵韧带钙化,椎体融合。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稀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模糊,呈不规则破坏,周围硬化,死骨少见,最后融合。
全身性治疗同布氏杆菌感染。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通常用抗生素治疗即已足够,尤其是急性期、没有神经受损症状和椎旁软组织脓肿的病例,保守治疗预后较好。最常采用的是多西环素和利福平联合治疗,有的加用链霉素。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报道较少。据报道,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经椎间孔将受累椎间盘切除,并放置引流管灌洗,前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即刻腰背疼痛缓解,结合抗生素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手术适应证是:诊断明确,有明显的椎旁脓肿;有神经受压症状;椎管内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法缓解腰背疼痛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