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the ankle joint
踝关节结核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儿童亦不少见。
踝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the ankle joint)较髋膝少见,约是骨关节结核发病率第四位,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0.1%~3.4%,占下肢结核的12.7%。踝关节位置低、负重大、易损伤,易被侵袭,该部位单纯滑膜结核较单纯骨结核常见,且单纯滑膜结核远比单纯骨结核更容易发展成为全关节结核;骨病灶多来源于距骨体,其次为胫骨下端,较少位于内、外踝。踝关节结核有下列特殊性:①踝关节为榫眼状关节,发生病理脱位者极少。②距骨后突上有踝关节、下有距下关节,关节囊很薄,两个关节容易互相受累。③关节周围肌腱多,结核病变容易侵犯肌腱,并沿腱鞘蔓延。④关节周围软组织薄,容易形成窦道。
1.X线表现
是诊断踝关节结核的主要检查方法。
(1)活动期
软组织肿胀,关节囊膨隆,常在关节囊后方形成脓肿,位于跟骨上缘,压迫关节后脂肪块(图17-7-1)。脓液穿破关节囊,向上下蔓延,极易破入胫后腱鞘,向下蔓延至足底。随后骨性关节面破坏,胫腓联合分离,胫腓骨下端出现骨膜反应,踝关节间隙增宽,距骨滑移(图17-7-2)。
(2)修复期
软组织肿逐渐消退,但关节囊仍有膨隆,边缘清楚。手术中常发现关节囊肥厚。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逐渐变为硬化。关节边缘韧带附着部位可出现骨质增生。骨结构变为清晰。均表示病变好转进入修复阶段。
(3)晚期
关节面硬化,关节软组织肿胀消失,层次清楚。骨小梁粗大紊乱,或发生骨性强直,或关节广泛破坏,形成不规则腔隙,周围硬化。其中仍可有潜在活动病变,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复发。
2.CT表现
CT能很好地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克服检查部位重叠的影响,更清晰的显示破坏区的位置、范围,病灶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在细微病变如骨皮质变薄、虫蚀状破坏、脓肿形成、砂砾状死骨、关节腔积液等的检出优于X线平片(图17-7-2),能较X线平片提前数周甚至数月发现上述不明显的病变,为骨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指导手术及随访均具有重大价值。有冷脓肿形成时可确定部位和范围,便于临床进行相应的治疗。但在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方面不如X线直观。结合X线和CT,可以互补,提高诊断率。
3.MRI表现
MRI对早期诊断踝关节结核有帮助,典型表现是关节腔明显积液,有时积液中可见低信号病灶组织,胫骨远端和距骨同时见水肿高信号(对吻征)(图17-7-3),水肿信号弥散范围通常大于骨关节炎,而肿瘤或骨坏死早期病变时,骨水肿信号往往局限在胫距关节的一侧,在踝关节周围较容易观察到软组织脓肿表现,甚至距下关节也受累。MRI由于具有无创、敏感的优势,因此其可作为踝关节结核的常规检查。Gd-DTPA强化后,对结核病的修复和活动病灶显示更佳。
治疗宜做滑膜切除术(关节镜下早期手术)或关节融合术,融合术以加压融合最适宜。
踝关节结核临床特异性不高,容易与各种急慢性疾病相混淆,造成其早期诊断困难。踝部关节结核影像学表现,一般直至感染后2~5个月会出现。X线、CT和MRI检查可用于诊断。CT和MRI检查在明确疾病进展程度上很有用,MRI对软组织较敏感,而CT对骨损害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