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yogenic arthritis
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arthritis),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次之,成人少见,男多于女。最常受累的部位为髋关节和膝关节,其次为肩、肘、踝关节。
年龄是决定感染何种细菌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外有关报道,占第一位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分别是A型链球菌和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住院新生儿化脓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病原菌。静脉插管和静脉高营养也会传播这种细菌。
化脓性关节炎的感染途径如下:
1.经血液循环传播
即化脓菌从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到关节腔,最为多见。
2.直接蔓延
关节附近的化脓性骨髓炎直接蔓延至关节腔,多见于髋关节。
3.化脓菌直接进入关节腔
如关节开放性损伤,关节穿刺或手术等。
关节感染后,由于细菌的毒性大小、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关节的渗出液性质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有时某一阶段可单独存在。但化脓性关节炎病变的发展无明显界限,其病变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
1.早期
即浆液性渗出期,感染初始关节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多呈淡黄色,渗出液中有大量白细胞。在此阶段有关节软骨破坏,如能及时恰当地治疗,浆液性可完全吸收,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中期
即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期,滑膜炎症继续加重,渗出液增多。渗出液中的细胞成分也增多,因而关节液黏稠混浊,有大量脓细胞、化脓菌和纤维蛋白渗出物。随着滑膜炎症的加重,滑膜和血管对大分子蛋白的通透性显著增加,进入关节腔的血浆蛋白随之增多。关节内纤维蛋白的沉积常附着关节软骨表面,妨碍滑液内营养物质进入软骨和软骨内代谢产物的释放。纤维蛋白还通过趋化作用白细胞引入关节内,吞噬纤维蛋白和其他颗粒物质。中性多核白细胞释放大量溶酶体类物质,破坏软骨的基质,使胶原纤维失去支持,以致在受到压力时断裂。关节软骨的破坏使关节失去滑润的关节面,纤维蛋白还将形成关节内纤维性粘连,能否彻底清除纤维蛋白将决定关节的病变是短暂的还是永久性的,因此关节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的长短,与关节内纤维蛋白沉积着的多少有关。治疗后,关节可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3.后期
即脓性渗出期,关节内渗出液转为黄色脓液,滑膜破坏,软骨因死亡白细胞释放出蛋白分解酶而被溶解破坏。炎症侵犯关节囊,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有蜂窝织炎改变。邻近有骨质增生,关节内脓液过多使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可以破坏韧带和关节囊,引起穿孔,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治疗后关节活动可有较严重的障碍,甚至完全强直。
(一)影像学征象
X线早期关节内渗液,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肿胀,关节邻近的骨质疏松。中期关节的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的骨质破坏。后期关节间隙消失,可形成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有时可见病理性脱位或骨骺滑脱。
MRI检查:显示关节液增多,关节滑膜增厚,骨骼中骨髓高信号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信号增强。
(二)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值增高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达90%,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试验阳性。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重要的价值。依病变的不同阶段,关节液外观可为浆液性、黏稠混浊或脓性,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革兰染色可见细菌,细菌培养可确定菌种并找到敏感的抗生素。
Nade提出了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三项基本原则:①关节必须充分引流;②必须给予抗生素以减轻感染的全身反应;③关节必须置于一个稳定的位置并制动。
1.全身治疗
应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并及时根据液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时更换抗生素。对重症患者应注意全身的支持疗法,降温、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增加营养、间断少量输新鲜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2.局部治疗
(1)患肢制动
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畸形,减轻关节软骨的压力。有的学者经过动物实验后提出在早期诊断充分引流及足量抗生素治疗下,早期进行连续的被动活动(C.P.M),可以保护已经损伤的关节软骨面进行性退化,刺激关节软骨再生,且可有效地防止关节内挛缩,关节功能障碍及畸形。
(2)关节穿刺冲洗及抗生素注入
适用于小或表浅的关节,如膝、肘、踝关节等。用粗针头穿入关节,吸出关节渗液,而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关节腔,直至吸出的液体清亮。注入抗生素,每日1次,直到关节不再有渗出液为止。
(3)套管针关节穿刺,置管持续冲洗引流
适用于关节腔较大且较表浅的关节,如膝、肩关节等。选择关节两个适当的穿刺点作关节穿刺,套管针进入关节后,拔出针芯,经套管插入一根直径约3ml的硅胶管,然后退出套管,硅胶管在皮肤穿刺孔边缘固定缝合。一管作滴注管,每日滴注抗生素溶液,另一管作吸出管,连接于持续负压吸引装置。连续冲洗吸引直至冲洗液清亮,炎症消失,此方法还可使关节腔保持一定的液体充盈,防止关节粘连。
(4)切开关节,置管持续冲洗吸引
适用于位置较深,周围有丰富肌肉的髋关节和中、后期的膝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切开关节,彻底清除病灶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留置两根1~1.5cm左右的硅胶管,关节腔内的管端分别剪3~4个侧孔,另一端分别从硅胶的上、下端另作切口引出关节腔外,一根为冲洗管,另一根为吸引管,缝合伤口。用抗生素溶液持续冲洗吸引。此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清除硅胶软骨表面的纤维蛋白凝集块,减轻关节内压力,防止关节软骨面进一步破坏。
(5)关节融合术、切骨矫正术或根据成形术
对已有关节纤维强直伴有疼痛者,应根据具体病例情况、强直部位和畸形程度等,可考虑选用关节融合术、切骨术或根据成形术。对后期关节畸形强直在非功能位时,可作矫形手术,一般在炎症痊愈后1年以后进行,否则如果炎症未被控制,身体抵抗力差,可以使病变复发。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6)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关节强直畸形者,年龄已超过50岁,炎症已有数年未发作,体质又好,则可考虑做人工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