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ommon perone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中文别名 :腓管综合征;腓总神经撞击综合征;腓总神经压迫症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又称腓管综合征、腓总神经压迫症、腓总神经撞击综合征等。腓总神经行走在腓骨长肌拱形结构与腓骨颈之间隧道中,由于长期体位不当致腓总神经受压,局部占位病灶 (囊肿、籽骨、骨肿瘤等)、小腿上部骨折、医源性所致等原因,产生足与小腿外侧痛、麻木,运动障碍为踝背伸、伸趾无力,外翻力弱或消失,小腿外侧及足外侧可有感觉障碍。腓骨颈处可有压痛和Tinel征。重者小腿前、外侧肌萎缩,出现足下垂。
腓浅神经皮支在小腿远端深筋膜出口处受压是本征另一卡压点,损伤和鞋袜过紧可导致本病,只表现为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和感觉异常。
肌电图检查显示腓总神经传导减慢,潜伏期延长,重者出现神经损伤电位。X线片可观察胫腓骨上端骨折等情况。
主要原因为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腓骨头颈处骨折、窝部外侧软组织挫伤或牵拉伤、石膏和小夹板的压迫、长时间的固定性体位压迫(如小腿置于硬枕时间过长、长时间交腿端坐、长时间蹲位或跪地)等。少数患者因手术后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缺血与变性;有的因神经周围组织水肿、炎症性反应继发瘢痕挛缩,进而压迫神经出现缺血变性而发病。
1.腓总神经进入腘窝后,容易发生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腘窝外侧沟、腓管、股二头肌下方滑囊。
2.不良的体位
某些工种的工人需要久蹲,妊娠妇女分娩产程过长,席地而坐时间过久等原因,腓总神经在腘窝外侧沟内受股二头肌腱的长时间压迫而产生麻痹症状。
3.牵引不当
股骨下段、股骨髁骨折时常采用胫骨结节牵引;胫腓骨骨折时行跟骨牵引;小腿肢体延长时采用胫骨截骨牵引。由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伤情与体质了解不够,对牵引的重量与牵引时间掌握不准确,致使腓总神经本身的牵拉张力增加;同时将腓骨长肌纤维拉长,腓管压力上升,因而出现神经卡压症状。
4.局部压迫
有下列几种因素:①骨折——如外伤性胫骨平台、腓骨头颈骨折时,骨折片对神经的直接压迫;②石膏固定——胫骨下段及足踝部骨折采用小腿石膏固定时,石膏上缘过紧,压迫腓管上或腓管内的腓总神经;③肿块——如腓骨小头骨巨细胞瘤、腓骨颈外生骨疣等疾患,均可增加腓管内压力,使腓总神经血供障碍,引起充血、水肿,神经脱髓鞘等一系列变化。
坐骨神经在大腿下1/3处分为较粗大的胫神经和较细小的腓总神经。腓总神经起自L4、L5、S1、S2神经根,在腘窝上角分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斜向下外,在此处发出支配股二头肌短头的肌支、支配膝关节的关节支,及支配小腿上段后外侧皮肤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总神经在股二头肌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后经腓骨长肌两头之间绕过腓骨颈,在腓骨长肌深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深神经走行于胫骨前肌和长伸肌之间,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主干继续沿胫前血管和足背血管走行,经踝前伸肌支持带下方到达足背,分为2支。外侧的为肌支,支配趾短伸肌,内侧的为皮支,沿足背血管支配第1趾蹼间隙背侧的皮肤感觉。腓浅神经走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运动支支配小腿外侧肌群,感觉支于小腿中下1/3段的小腿前外侧肌间隔穿出深筋膜,支配小腿外侧下段、足背和趾背的皮肤(图1)。

图1 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
腓总神经由L4~L5及S1~S2脊神经根组成,与胫神经共干合成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后行走于大腿后侧,在大腿中下1/3处离开坐骨神经而进入腘窝。在腘窝上外侧腓总神经发出后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下行至外下,穿过股二头肌腱与腓肠肌外侧头的外侧缘之间(此处可称之为腘窝外侧沟),其后方系髂胫束与腘筋膜的移行部,是十分致密、坚实的结缔组织。腓总神经通过腘窝外侧沟后,紧贴腓骨颈进入腓管。腓管是指由腓骨长肌起始部纤维及腘窝筋膜的移行部与腓骨颈构成的骨纤维隧道。在腓管内腓总神经与腓骨骨膜紧密相贴,腓总神经从此狭窄的隧道中穿行后进入小腿,并在该处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外侧伸肌群及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
1.高频超声检查
可显腓总神经的形态,受卡压的部位、程度。
2.X线片
可显示有无腓骨头颈部肿瘤或骨折、骨痂。
3.肌电图检查
对神经受嵌压的程度及部位有一定意义。
动态卡压者须与慢性前外侧或前侧筋膜间隔综合征鉴别,方法有肌电图、间隔测压。
1.病因治疗
因骨折、肿瘤、腱鞘囊肿所致者,应首先去除原发病因,再做对症治疗。
2.镇痛及对症处理
(1)局部物理治疗:外伤引起者,可用红外偏振光、半导体激光等局部治疗。
(2)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或外敷用药。
(3)在发生局部神经卡压的压痛点处,可行病灶注射治疗。配方可用0.5%利多卡因镇痛复合液 (内含维生素B12 0.5mg、胞磷胆碱250mg、复方倍他米松1ml或来比林0.5ml的混合剂)5~8ml,一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
3.手术治疗
上述治疗无效时,应行腓骨颈处骨筋膜管切开减压术,可要根治本症。
1.在观察期期间,向病人讲明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嘱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护士。
2.讲解行功能锻炼的意义,与医生一起商讨功能锻炼的方法。
3.教会病人做肌肉的主动和被动收缩锻炼及关节的屈伸活动。
4.给病人讲清正常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位置。
5.行吻合术后,给病人讲解防止肌腱粘连的方法。
支具过紧易引发局部血运障碍,骨突部位邻近神经易受压,引发麻木、针刺感等神经症状,因此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局部疼痛、肿胀、皮肤温度改变、活动异常等血运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松开支具,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尽早处理。
无外在压迫及肿瘤、肿物、骨折、骨痂者,应避免受压,注意坐姿,不交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