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ulnar tunnel syndrome
中文别名 :盖恩综合征
腕尺管又称Guyon管,由浅层腕横韧带为前壁,深层腕横韧带为后壁,豆骨与豆钩韧带为内侧壁围成密闭的长约1.5cm的骨-纤维管道,尺神经于此通过进入手掌。尺神经在此处的卡压被称为腕尺管综合征。本征多为特发性,病因包括创伤、腱鞘囊肿、脂肪瘤、血管瘤、纤维束带和腱弓卡压、解剖变异(如掌长肌异位肌腹、尺侧腕屈肌肥大、副掌肌、小指展肌和掌短肌变异等)、尺动脉栓塞、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尺神经支配的小鱼际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拇收肌和拇短屈肌深头麻痹,小指及尺侧半环指掌侧麻木,腕尺侧屈面Tinel征阳性或直接压迫可诱发症状。有时病变位于Guyon管的远端出口而仅压迫尺神经的浅支或深支,此时可仅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压迫的确切部位决定了症状为运动性、感觉性还是两者兼有。神经电生理有助于诊断。X线片或CT可明确有无钩骨钩骨折,MRI可除外占位性病变。在鉴别诊断中,必须考虑到颈椎间盘突出、胸廓出口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一旦确诊,该征应早期手术松解。
腕尺管(位于腕部尺侧)为一斜形三棱状骨纤维鞘管,长约1.5cm。其底为豌豆骨、钩骨及韧带;顶为掌短肌的背侧筋膜及尺侧腕屈肌腱扩张部在豌豆骨‐钩骨之间形成的腱弓;豌豆骨及尺侧腕屈肌腱为该管尺侧壁;腕横韧带和钩骨为该管的桡侧壁。尺神经与其桡侧的尺动脉共同通过此管。尺神经在此管内分为浅、深两支,浅支与尺动脉干伴行于小鱼际肌表面,分支支配掌短肌及手掌尺侧、小指掌侧和环指尺侧一半的感觉;深支与尺动脉深支伴行,在小指外展肌和小指短屈肌起点之间穿腱膜弓深行,分支支配小鱼际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拇收肌及拇短屈肌的深头。当腕部软组织损伤、腕尺管周围骨折脱位、慢性职业性损伤、肿物压迫、变异的肌肉、血管和神经等因素对腕尺管内的尺神经造成压迫时,可产生腕尺管综合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由于长时间应用鼠标,对腕尺侧产生摩擦和压迫,年轻人此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故又称为“鼠标手”。
由于尺神经主干及其分支在腕部不同部位受压时,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为了便于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尺神经受压部位,Gross等将腕尺管与神经的关系分为3区:第1区:指尺神经分出浅、深两支以前的部分,神经受压后表现为尺神经腕部主干的感觉运动障碍;第2区:指尺神经在管内走行的部分,神经受压后表现为单纯的运动障碍;第3区:指尺神经浅支在管内走行的部分,神经受压后主要表现为手尺侧的感觉障碍。临床上,腕尺管综合征往往不是尺神经各区单一受压,因此可能有第2、3区同时受压,表现与第1区受压相同,感觉运动皆障碍。
1.非手术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一经确诊即应早期手术,但对仅有感觉障碍而无运动功能异常,或诊断尚不明确者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去除职业性因素,腕部休息、理疗,口服神经营养药物,也可行腕尺管封闭。非手术治疗时间一般为4~6周,症状不缓解甚至进行性加重,应及时手术。
2.手术治疗
因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为手内在肌,肌肉细小,易产生萎缩和纤维化,恢复困难,所以,当诊断尺神经卡压后即应手术探查松解,特别是出现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感觉功能显著障碍、腕尺侧可触及肿物、腕部X线显示有骨性异常者,均应早期手术。具体方法:臂丛麻醉,止血带下取腕掌尺侧S形切口。先显露腕近侧的尺神经深、浅支,然后沿神经两分支仔细纵向解剖,直至腕尺管的远侧。切除肿物、纤维束带、变异的血管肌肉、腱弓等对神经造成压迫的因素,彻底松解受压的神经。如神经受压明显、外膜增厚,需进一步行外膜松解并局部应用确炎舒松(图1)。

图1 切除腕尺管内压迫尺神经的纤维束带,松解受压的尺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