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副神经与颈后淋巴结关系十分密切,故该区切取淋巴结极易造成副神经损伤。该损伤可导致肩上举受限,并有明显的上肢下坠感。通常自行完全恢复机会较少。因此,在颈后三角区进行淋巴结活检时,应在颈丛麻醉下充分暴露后进行,切忌在局麻及小切口下操作。诊断确定后应手术修复。
(一) 外周型损伤
1.医源性损伤:多因颈部手术使副神经颅外段损伤,其中以颈后三角区淋巴结活检或摘除术所致误伤最为多见发生率为3%~6%。部分发生于颈部肿瘤切除手术及颈动脉手术中的误伤
2.颅底骨折:颅脑外伤颅底骨折时,骨折线经过枕骨髁累及颈静脉孔可造成颈静脉孔段及颅内段副神经挫伤或挤压。
3.颅底枪弹伤:可直接造成副神经损伤。
4.肿瘤浸润或压迫:如颈部淋巴结结核、颈部恶性肿瘤可致副神经段颅外段损伤;枕骨大孔区及桥小脑角区肿瘤可致颈静脉孔段及颅内段损伤等。
5.其他:颅颈交界区畸形、颅底蛛网膜炎颈静脉炎、多发脑神经炎等均可造成副神经的外周型损害。
(二) 核性损伤
核性急性损伤常见于延髓出血或梗死及炎症。慢性损伤常见于延髓和脊髓空洞症、脑干肿瘤、高位颈髓内肿瘤等。
颈部手术所致副神经脊髓支损伤治疗
1.手术时机
多数学者认为副神经损伤后应先观察及保守治疗1~2个月,如神经功能有恢复迹象者,可继续作保守治疗,如无恢复征象,即应手术治疗也有学者认为手术所致的副神经损伤,多为切断或结扎损伤,不宜保守观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探查。
2.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头转向健侧,肩稍抬高。硬脊膜外麻醉。以操作部位为中心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做斜切口,长8~10cm。切开皮肤和颈阔肌,一侧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分离,注意勿伤及颈皮神经,另一侧沿斜方肌前缘分离。副神经在颈后三角内,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后,沿肩胛提肌表面斜向下方走行,越过颈后三角达斜方肌前缘,穿入该肌内。
手术中由于神经断端回缩移位和瘢痕,造成探查困难,故切口应充分,由瘢痕外正常组织中分离寻找神经,切忌在解剖不清的瘢痕中寻找。应在颈后三角颈浅筋膜与椎前筋膜间找到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上1/3交界处出来的神经,并见其向后外斜行进入斜方肌外侧缘的中下1/3处时才能证实确系副神经。切勿将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锁骨上神经误认为副神经。如能用电刺激检查,观察斜方肌有无收缩功能,则更有利于同其他神经的鉴别,且有利于判明其传导功能情况。手术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术中应根据神经损伤的不同情况而分别采用以下方法:
(1)副神经松解术:如副神经未断裂,电刺激检查仍有传导功能应作神经松解术。神经松解必须彻底,去除粘连,切除瘢痕组织,注意勿损伤神经纤维同时在神经周围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5ml。术中止血应彻底,放橡皮引流条24~48h,不需外固定。
(2)神经吻合术:如副神经已断裂或一小段神经完全瘢痕化则可游离其远近端,采用抬肩、头颈屈向患侧姿势,以利克服缺损进行神经吻合术术后用石膏固定于上述姿势4周。
(3)神经移植术:如副神经断裂,局部缺损较多,行断端吻合困难,则应行神经移植术。一般取附近耳大神经移植。其余处理同神经吻合术。
(4)肌腱转移术:如伤后时间过长,神经吻合或移植效果多不理想可作肌腱转移术,将提肩胛肌转移代替斜方肌功能具体方法为:将提肩胛肌转移至肩胛嵴近肩峰约3.8cm处并取阔筋膜条固定肩胛骨内缘(肩胛嵴下3.8cm处)于第2胸椎棘突上术后人字形石膏固定患肢于后伸中度外展位4周。术后常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等药物。石膏固定者拆除石膏后行理疗和体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