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abitual patellardislocation
习惯性髌骨脱位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为先天性发育缺陷导致的继发性病损。髌骨内侧韧带松弛、胫股关节旋转变位、膝外翻等使得伸膝装置力线发生改变;股外侧肌、外侧支持带挛缩,滑车等发育异常等是诱发脱位的重要因素。长期反复脱位、髌骨运动轨迹异常,最终导致膝关节骨软骨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事实证明,调整伸膝装置力线,恢复髌股正常排列,改善髌骨运动轨迹能有效防止髌骨再脱位,有利于股骨髁间沟的发育。完全的习惯性髌骨脱位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多种方式联合手术更能有效地防止复发。关节镜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并使手术更趋于简单化,效果更理想。目前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两大类。通过关节镜下调整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应为首选,严重脱位,软组织调整效果不好,应考虑联合骨性手术。
治疗应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更要考虑患者的长远利益,手术的决策十分重要。
习惯性髌骨脱位病因复杂,部分可能与外伤有关。膝关节骨与周围软组织发育异常是习惯性髌骨脱位发生的先天因素,提示习惯性髌骨脱位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1.软组织异常 股内侧肌发育不良、股外侧肌肥大;膝关节内侧关节囊、内侧副韧带松弛;膝关节外侧软组织紧张。
2.髌骨高位、髌骨发育小而偏平。
3.股骨髁发育异常、股骨髁间凹浅外髁发育不良;膝外翻。
4.股四头肌挛缩和/或髂胫束附着点异常;髌韧带附着点偏外侧;股外侧肌止点异常。
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是髌骨X线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1.髌骨X线检查
髌骨向上脱位者正位片上可看到髌骨上移脱离了股骨髁间凹,侧位片上则显示出髌骨的长度与髌骨韧带的长度不等。摄膝关节屈膝轴位片可确诊。
2.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主要是评估关节软骨面损害程度,根据髌骨软骨面退变程度决定选择何种手术,可以分成四级:①1级:仅软骨变软;②2级:有直径不到1.3cm的纤维化病灶;③3级:纤维化病灶直径大于1.3cm;④4级:软骨下骨皮质已暴露。
对于轻度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患者,特点是大角度脱位,髌骨向外侧脱位的屈膝角度往往超过90°,强行将髌骨复位后,患者也能够屈膝超过90°。对于此类患者,一般外侧松解就能够使髌骨复位,再联合MPFL重建就能获得髌骨稳定。文献报道的那些通过外侧松解联合内侧紧缩或MPFL重建治疗成功的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病例,可能就属于轻度习惯性髌骨脱位病例。轻度习惯性髌骨脱位比较少见,也容易与复发性髌骨脱位混淆,需要鉴别。
中度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的特点是中等角度脱位,一般在屈膝超过60°左右髌骨出现向外侧脱位,对于此类患者,一般需要外侧松解联合股外侧肌切断,才能使髌骨复位。
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的特点是小角度脱位,即患者在屈膝<60°时就已经出现髌骨向外侧脱位,甚至有些患者在伸直位髌骨就已经脱位(即固定性脱位),强行复位髌骨会导致无法屈膝,或者即使在伸直位髌骨也无法强行复位至中线位置。对于此类患者,除了广泛松解和股外侧肌切断以外,重要的步骤是将胫骨结节向近端移位,恢复伸膝装置的长度,才能复位髌骨。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在临床比较常见,治疗的难度最大。
根据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的脱位角度和复位的难易程度,将习惯性髌骨脱位分为轻、中、重三度,不但能够反映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严重程度,而且能够指导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这种分度方法,评估手术治疗的难易程度和风险。另外,从病例的分度可以看出,轻度的病例数最少,仅占2.8%(1/36),重度的患者最多,占80.6%(29/36),说明绝大多数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患者是复杂病例,无法通过单纯外侧松解和MPFL重建达到复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