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中央性脱位的主要损伤部位为髋臼骨折,其病理改变、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与前两种脱位不同,而且其骨折范围常常涉及髂骨或骨盆的其他部位,因而多列入骨盆骨折中介绍。
当大腿处于稍外展的姿势时,暴力作用于膝部,通过股骨干传导到股骨头,并直接冲向髋臼底,或作用于大粗隆处,通过股骨头作用于髋臼底,引起髋臼底部骨折,股骨头与髋臼底骨折片一起突向盆腔内,故也称骨盆内脱位。
根据髋臼骨折的范围和股骨头的移位情况,可将髋关节中央性脱位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髋臼底部有横形或纵形骨折,股骨头无移位,损伤较轻,但比较多见。
Ⅱ型:髋臼底部骨折,股骨头呈半脱位进入盆腔,损伤较重,也比较多见。
Ⅲ型:髋臼底粉碎性骨折,股骨头完全进入盆腔,股骨头嵌入髋臼底部骨折间,损伤严重,但较少见。
Ⅳ型:髋臼底部骨折并有髋臼缘骨折,同侧髂骨纵行骨折,骨折线达髋臼顶部,股骨头完全脱位于盆腔,损伤严重,较为少见。
可见股骨头突破髋臼底或穿过髋臼底裂隙而进入盆腔,可引起髋臼底星状或粉碎性骨折,严重者股骨头可完全突入盆腔,并合并坐骨、耻骨及髋骨的骨折。必要时可行CT检查以明确髋臼、骨盆骨折情况及股骨头脱位情况。
多数的髋关节中央性脱位可用闭合复位治疗,复位方法是采用持续牵引法复位。髋臼内侧壁的移位是无足轻重的,真正严重的是髋臼顶部及股骨头负重部位的移位。因此对此部位的损伤要尽量地整复。
1.牵引复位
对Ⅰ型患者可采用持续皮牵引;对Ⅱ型患者可采用持续骨牵引。对于Ⅲ、Ⅳ型患者,可在较大重量纵向骨牵引的同时,加用侧方皮牵引或骨牵引,两种牵引的合力,以便将脱入盆腔的股骨头拉出,同时髋臼底部骨折亦可得到整复。以下为两种常用的牵引方法:
(1)Lowell牵引法:
在患侧大腿上使用宽布带从大腿内侧绕过,并向外侧持续牵引,再做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作纵向持续牵引(图1)。

图1 中央性脱位Lowell牵引复位法
(2)Watson牵引法:
在患侧股骨大粗隆处穿插斯氏钉后作外侧持续骨牵引,再做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作纵向持续牵引。
外侧牵引的重量一般为纵向牵引重量的1/3左右,外侧牵引一般维持3周,纵向牵引应维持6周,以后再用纵向皮牵引维持4~6周。牵引结束后,方可下地活动,但患肢不宜过多负重及超限活动。完全负重应在4~6个月以后,以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2.切开复位
对于比较严重的中央性脱位,股骨头脱入盆腔内,股骨颈嵌入在髋臼骨折缝隙间,牵引复位常不能达到整复良好的程度,可行手术切开使脱位整复(图98-49),骨折复位固定,术后继续进行患肢牵引治疗。但切开整复要慎重,因手术范围大,要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才能作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