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前脱位极少见。其常见原因是,前臂被强力牵拉扭转,或暴力直接作用肘后,或肘关节微屈时暴力由后向前冲击,尺桡骨上部脱位至肱骨下端之前方并常伴有鹰嘴骨折。由于引起脱位的外力较剧烈,故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如关节囊或侧副韧带多完全损伤或断裂。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也较大。
肘关节前脱位比后脱位少得多。在146例肘关节脱位中,前脱位仅8例(占5.4%),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30.4岁。7例为新鲜肘关节前脱位,1例为陈旧性。其中除2例施行切开复位外,余6例均手法整复治愈。8例中6例获得5~11年随访(其中1例为切开复位者),全部无后遗症。并发尺骨鹰嘴骨折4例,并发内上髁撕裂骨折1例,并发外髁骨折1例,并发尺神经损伤3例,其中一例有尺神经损伤、鹰嘴骨折和冠突骨折。
由于肘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在一般外力情况下难以发生,故临床甚为少见,但遇有特殊暴力时偶有出现。多由旋转暴力所致,如前臂被皮带轮等绞拉牵引时,前臂沿上臂纵轴旋转,或是由于跌倒时肘部伸直而手撑地,身体及上臂沿前臂纵轴旋转而引起。先产生侧方脱位,外力继续作用则可导致尺桡骨完全脱到肘前方。另一种损伤机制是暴力直接作用于屈曲的肘后方,如屈肘位着地,尺骨鹰嘴直接撞向地面,使尺骨鹰嘴骨折。尺骨向前脱位,而肱骨远端受躯干重力作用继续向地滑落导致肘关节前脱位,故这种损伤多合并有尺骨鹰嘴骨折。由于引起脱位的外力多较剧烈,故软组织损伤也较重,如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多完全损伤或撕裂,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机会也增多。
肘关节前脱位发生机制多有直接暴力或旋转暴力所致。国内学者按损伤机制和临床症状将肘关节前脱位分为屈曲型、伸展型两种不同类型。
1.屈曲型
其发生机制多有直接暴力产生。当跌倒后,肘屈曲位着地造成关节囊的破裂,随后尺骨鹰嘴受一向前的冲击暴力作用而发生前脱位,常可合并尺骨鹰嘴或干骺端骨折。
2.伸展型
其发生机制多有肘部遭受旋转暴力致伤。跌倒时,手掌撑地,在前臂固定的情况下,身体沿上肢纵轴旋转,在外展、内收的旋转暴力作用下,首先造成肘内侧或肘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前内侧和前外侧关节囊的破裂。尺骨鹰嘴脱离肱骨远端鹰嘴窝,通过前内侧和前外侧破裂的关节囊,向前内侧和前外侧移位,外力继续作用则可导致尺桡骨完全移到肘前方。在内翻和外翻应力作用下,再有前臂伸肌或屈肌急骤强力收缩,可同时将肱骨外髁或内上髁撕脱。当肘伸展位,前臂被强力牵拉并沿前臂纵轴旋转亦可造成肘关节前脱位;或肘后突然遭到暴力的直接撞击、压砸亦可引起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或不完全脱位。
肘关节由肱骨远端和尺桡骨近端形成,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和上尺桡关节。三个关节包绕在同一关节囊中,为复合关节。
肘部侧位X线片可见尺骨鹰嘴位于肘前方。在合并尺骨鹰嘴骨折时,亦可仍在肘后,但骨折远侧端及桡骨头脱向肘前方。
宜在麻醉下闭合整复。对于由旋转外力引起的脱位,应遵循从哪个方向脱出,还从该方向复回的原则进行,如鹰嘴是从内向前脱出,复位时则由前向内复位。否则非但不能复位,还有可能加重损伤。对于由肘后方直接外力引起的脱位,由于常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复位时应使用麻醉。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术者一手握腕部牵引,另一手自前臂近端向下、向后施加压力,同时逐渐屈肘,使鹰嘴突复回滑车后侧,复位时可听到或感到弹响声(图2)。肘后三点关系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自如,疼痛消失。如合并尺骨鹰嘴骨折,有移位时应切开复位。

图2 肘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机制
(1)顺畸形方向牵引前臂;(2)当鹰嘴到达肱骨远端时,向前推肱骨远端,向后上推前臂;(3)固定在大于90°屈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