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houlder dislocation
肩关节为球窝关节,肱骨头大,肩胛盂小,关节活动范围大、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脱位。在四肢关节脱位中,肩关节脱位发生率最高,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盂下脱位和盂上脱位,其中以肩关节前脱位最多见。
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均可以引起肩关节前脱位,前者是跌倒时肩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外展、外旋暴力使肱骨头从肩关节前方关节囊脱出;后者是病人向后跌倒、肱骨后方直接受撞击而使肱骨头从前方脱出肩胛盂。
引起肩关节后脱位的机制也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之分,外力从肩关节前方直接作用于肱骨头,或间接暴力使肩关节极度内旋、使肱骨头转向后方等,均可导致肩关节后脱位。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3周未能复位者为陈旧性肩关节脱位。首次肩关节脱位后又反复发生脱位者称为复发性脱位。前脱位和后脱位均可发生,但以前脱位多见。可以是因为肩胛盂唇撕脱骨折后或软骨撕脱后局部缺损,以及关节囊从肩胛颈部大面积撕脱破裂而造成关节囊松弛,失去对肱骨头的阻挡作用而致;也可以是因为肱骨头后外侧部分嵌插性骨折使该部分存在骨缺损所致;少数病人也可以仅仅是因为前方关节囊松弛而致。
1.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一经明确诊断就应及时予以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一般可不用麻醉或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肌肉特别发达或过于紧张者可用静脉麻醉或臂丛加颈丛麻醉。
(1)复位:多采用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法:病人仰卧,术者站在患侧床边,腋窝处垫棉垫,用同侧足跟置于病人腋下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作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作反牵引力。持续、均匀用力牵引一段时间待肩部肌肉逐渐放松,然后内收、内旋肩关节,如感觉到弹跳感或响声,提示已经复位,作Dugas征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也可采用科赫尔(Kocher)法:患肢仰卧,助手用宽布带绕过腋下向上牵引,术者握住患肢肘部向下牵引,持续一段时间待肌肉松弛后将肩关节外旋,再逐渐内收、内旋,如有弹跳感,提示已经复位。复位后应作X线摄片复查以证实。超过2周的肩关节脱位也可以在充分麻醉下试行手法复位,如不成功,需切开复位,并修复关节囊。
(2)固定:单纯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可在腋窝处垫棉垫、屈肘90°用三角巾悬吊上肢,一般固定3周,如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应延长固定1~2周。部分病人肩关节囊破坏严重或肩部肌力差,复位后难以维持位置,仍存在肩关节半脱位者,应该采取患侧手掌搭对侧肩部、肘部贴胸位绷带固定并用三角巾托住肘部。
(3)功能锻炼:固定期间就应活动腕关节和手指关节,解除固定后主动锻炼肩关节,最好在体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配合理疗,要循序渐进,忌用粗暴外力推扳肩关节以免引起再损伤。
2.肩关节后脱位
一般采取闭合复位:病人健侧卧位,患肢在上,术者在持续牵引上肢一段时间后逐渐外旋肩关节,助手从肩后向前推挤肱骨头,如有弹跳感或弹响提示已经复位,作X线摄片可证实。复位后肩关节应轻度后伸及外旋位固定3周。功能锻炼同肩关节前脱位。
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应根据脱位时间长短、病人的年龄和职业等不同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脱位时间在1个月左右、年纪较轻、无明显骨质疏松且肱骨头有一定的活动度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适当活动肩关节数次,并辅以理疗以使瘢痕组织软化。复位时麻醉一定要充分,术者在持续牵引上肢的过程中作旋转和摇摆动作,助手握住上臂近端向肩盂方向推挤,作X线摄片证实已复位,固定3周,然后功能锻炼。
对脱位时间较长的年轻病人,功能障碍明显或出现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者应行切开复位。前脱位者采用前方入路,后脱位者采用后方入路。术中应切除包绕肱骨头周围的瘢痕,清除关节盂内的纤维组织,使肱骨头复位。复位后最好用克氏针穿过肱骨头固定在肩胛盂上,3周后拔除钢针,功能锻炼。
对青壮年病人,如关节软骨已破坏或大块剥脱者,可作肩关节固定术,把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肩人字石膏固定3个月。对年长病人,可行全肩关节置换术。
4.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为限制肱骨外旋,增大肱骨头和肩胛盂的接触面,或者提供骨性障碍从而防止肱骨头脱位。常用的方法为肩胛下肌和关节囊重叠紧缩缝合术、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肱二头肌肌腱悬吊术、撕裂的肩胛盂唇软骨修复术或关节内骨块阻挡术等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