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寰枕脱位
寰枕脱位
作者
董健
概述

寰枕关节由枕骨髁与寰椎上关节面组成(图1),关节囊以及枕骨大孔与寰椎之间的寰枕前、后膜共同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而枕骨与枢椎之间的覆膜、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也参与维持其稳定性(图2,图3)。关节的过伸运动主要受覆膜的限制,过屈运动则受到颅骨与寰椎前缘的骨性接触限制。侧弯和旋转运动主要受翼状韧带的限制。寰枕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屈25°→←伸25°,左右侧屈以及一侧轴向旋转范围均为5°。由于寰枕关节紧邻脑干、脑神经及椎动脉,如骨折同时造成这些结构的损伤,可导致部分病例在得到救治之前死亡。但有些经过抢救幸存的患者中,经过治疗后甚至能够完全康复。该病在儿童的发生率大于成人,由于儿童的枕骨髁发育未完善,寰枕关节面较平坦且易脱位,其关节周围的韧带较为松弛,因此其关节的稳定性较差。

图1 正常枕骨髁冠状面CT重建

引自:主编:马迅.颈椎损伤外科学.第1版.ISBN:978-7-117-20640-2

图2 枕颈部关节韧带

引自:主编:马迅.颈椎损伤外科学.第1版.ISBN:978-7-117-20640-2

图3 枕颈部关节韧带

引自:主编:马迅.颈椎损伤外科学.第1版.ISBN:978-7-117-20640-2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或不稳定是一种并非罕见的致命性损伤,患者多死于事发现场而未得到救治。随着交通事故的现场救治,术前心肺复苏,护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影像技术和急救医生警惕性的提高,使这些致命伤得到了早期诊断。

发病机制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在外力的作用下,颈部过度伸展、屈曲、旋转、侧弯等造成维持枕骨与寰椎相对位置的韧带包括翼状韧带、齿状韧带、寰横韧带和十字韧带等部分或全部撕裂,造成寰枕脱位。

类型

寰枕脱位分为三种类型:前脱位、纵向脱位和后脱位。

其中以纵向脱位最为常见。大部分病例可以通过颈椎侧位片明确诊断。当颈椎侧位片诊断困难时,可以通过寰枕部的CT扫描和MRI检查来明确诊断。颌下撕裂伤,下颌骨骨折及后咽壁损伤均可提示寰枕脱位的存在。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寰枕关节处于解剖关系重要而复杂的寰枕交界区域,临床上病例少见,医生对此疾患认识不足;并且X线片上骨性结构的影像重叠,加上患者通常伴有头部外伤致意识不清或者意识清楚的患者主诉颈部疼痛、不能抬起头部的感觉,因而使X线投照体位摆放困难,导致仅凭X线平片进行诊断。这样难以得到确诊,容易出现漏诊,但X线平片对诊断仍有重要提示。MSCT重建影像对寰枕关节脱位有决定性的诊断作用;而MRI对脊髓损伤有诊断作用,对骨性结构的异常则显示不十分清楚。

1.X线

在开口位和正位平片上,寰枕关节被上颌骨和牙齿遮挡,经常比较模糊。在颈椎侧位片上,由于寰枕关节与X 线投射平面平行,因此一般看不到明显的移位,但可以通过测量一些骨性结构的数据来间接推断寰枕关节情况。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

(1)齿枕间距:

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齿突尖到枕骨大孔前缘中点的距离,其在中立位时处于一直线上,成人正常的间距为4~5mm,屈伸活动最大位移<10mm,超过10mm则视为寰枕关节不稳(图4a)。

(2)Power指数:

由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点B(basion)到寰椎后结节C的连线为BC线,寰椎前结节A到枕骨大孔后缘中点O(ophisthion)的连线为AO线,BC/AO比值正常为0.77,超过1.0为寰枕关节前脱位(图4b)。该测量方法不受X 线相放大率的影响,对评估寰枕关节前脱位敏感;而对于后脱位和垂直分离损伤则容易出现正常值,因而不能明确诊断。此法不适用于枕骨大孔先天畸和寰椎有骨折者。

(3)Dublin法:

测量寰椎前结节和枢椎体至下颌骨后面皮质骨的距离,正常值分别为5mm 和10mm,超过此值为异常。由于双侧下颌骨后面的皮质骨影像受头部旋转体位的影响太大,所以该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低,对后脱位的准确性则更低(图4c)。

(4)Kaufman法:

枕骨髁与寰椎上关节面的距离,儿童正常小于5mm,大于此值为异常(图4d)。

(5)X线法:

由枕骨大孔前缘中点至枢椎棘突根部的连线,此连线与齿突后上方的骨皮质相切;由枕骨大孔后缘中点到枢椎体后下角皮质的连线,此连线与寰椎后结节相切(图4e)。寰枕关节脱位后,这些X线的解剖关系随之改变。

(6)BAI-BDI法:

分别测量 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至枢椎体后面骨皮质连线的距离(basion-axial interval,BAI)以及枕骨大孔前缘中点至齿突尖的距离(basion-dentition interval,BDI)(图4f)。

图4

a.寰枕关节脱位X线测量方法(BDT法);b.寰枕关节脱位X线测量方法(Power法);c.寰枕关节脱位X线测量方法(Dublin法);d.寰枕关节脱位X线测量方法(Kaufman法);e.寰枕关节脱位X线测量方法(X线法);f.寰枕关节脱位X线测量方法(BAI-BDI法)

Harris等对400例成人行仰卧位短距离侧位X线检查测量,发现其中392例BAI在12mm范围内;即使在屈伸活动时,BAI也不会超过12mm;而374例被测量者的BDI为2~15mm,95%不超过11.8mm。对于儿童来说,由于齿突未完全骨化,BDI的测量不可靠。该方法无需特殊体位,适合于在急诊室里须制动和仰卧位拍摄的患者;此法需辨认的解剖标志少,这就减少了由于辨认过多解剖标志所带来的误差;其不受颈部体位的影响,且所需的定位标志先天变异少。通过对37例既往被诊断为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者的X线相,用BAIBDI法、Power指数和X线法重新比较分析,发现明显有寰枕关节脱位者23例,Power指数假阴性率为31%,X线法假阴性率为77%,而BAI-BDI法的准确诊断率为100%。但是,其中的12例枕骨大孔后缘的中点难以辨认,有5例寰椎后弓未融合,只有20例能够进行Power指数和X线法测量诊断。

2.CT

MSCT的MPR重建成像技术已成为评价寰枕枢区域急性创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Diaz等为了评价MSCT与X线六维平片(张口位、正侧位、双斜位)对诊断颈椎损伤的差异,对1004名有意识改变的急诊患者进行了CT扫描重建和六维X线检查。结果发现:15例枕骨骨折患者中X线平片漏诊14例,而寰枢椎的漏诊率为47.2%;而CT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率为100%,阴性预测率为93.2%。

针对X线平片有成像放大现象的不足,Rojas等为了观察MSCT上是否与X线平片数值一致,对200例20~40岁的患者(男115例,女85例)进行MSCT检查,并用MPR重建。结果发现:CT最大BDI值为9.1mm,95%的患者不超过8.5mm,与Harris的平片上12mm有明显不同;Power指数(0.8)与平片(0.77)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MSCT上测定BAI有困难(图5)。Gonzalez LF的研究结果显示BDI平均值为4.7mm,最大为9mm,也支持CT上BDI数值标准较平片小。

图5 MSCT上测定BAI困难

引自:主编:马迅.颈椎损伤外科学.第1版.ISBN:978-7-117-20640-2

3.MRI

对骨性脱位等解剖结构的显示不如CT清楚,但对于损伤区域的韧带、软组织以及脑干、延髓的损伤程度则具有明显优势(图6)。

图6 MRI示寰枕区域颈椎损伤

引自:主编:马迅.颈椎损伤外科学.第1版.ISBN:978-7-117-20640-2

治疗

由于寰枕脱位患者多出现呼吸肌麻痹,并且有的合并循环衰竭,因此,及时的心肺复苏、气管切开、足量给氧、呼吸机辅助呼吸和颈部固定在急救过程中都属必需的措施。同时应用脱水剂、抗生素和神经营养药物。牵引通常是禁忌的,但也有学者认为轻度牵引对于减轻前脱位或者后脱位有帮助。后路枕颈融合是寰枕脱位的确定性治疗方法。

来源
颈椎损伤外科学,第1版,978-7-117-20640-2
实用外科学 (全2册)(下册),第4版,978-7-117-23988-0
上一篇:脊柱骨折 下一篇:寰椎骨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