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nkle ligament injury
踝关节韧带损伤,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约占全身关节软组织损伤中80%以上。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青壮年多见。其中又以外侧韧带损伤最多,单纯内侧韧带损伤较少见。踝关节的主要韧带分为三组:下胫腓联合韧带、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和外侧副韧带。大部分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经治疗可以愈合,部分发展为慢性的踝关节不稳。
1.外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内踝较外踝短,外侧副韧带较内侧副韧带弱。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楼梯时不慎失足,足处于极度内翻跖屈位,使外侧副韧带过度牵拉而引起损伤。单纯的距腓前韧带损伤在踝关节扭伤中最为常见,其次是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同时损伤。大多数韧带损伤为撕裂或断裂,有时也可表现为距骨或腓骨的撕脱性骨折。单纯跟腓韧带损伤少见,见于部分距下关节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与距腓后韧带同时损伤非常罕见。
2.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外侧副韧带损伤少见。其损伤机制为踝关节突然强制外翻,往往合并有外旋的暴力。多数病例可深、浅层同时断裂,但也可浅层完整,单纯深层断裂,或有内踝撕脱骨折。内侧副韧带浅层断裂时距骨可无明显倾斜及侧向移位。单纯的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少见,常伴有踝关节骨折或下胫腓韧带损伤。
3.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单纯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不常见,一般常伴有内、外踝骨折。往往发生在足受强力外翻、外旋暴力时,如患者高处坠落,足外翻着地或足不动,小腿强力内旋时。
1.外侧副韧带损伤
2.内侧副韧带损伤
3.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1.外侧副韧带损伤
外侧副韧带由前中后三束组成,它的解剖关系与治疗密切相关:①前束距腓前韧带呈水平位。附着于外踝下1/3前缘及距骨颈外侧面。它阻止距骨向前半脱位,并抵抗内旋。②中束为跟腓韧带,向下呈30°斜行。附着于腓骨下极与跟骨后外面小的骨突。主要功能是阻止足内翻。③后束为距腓后韧带,呈三角形,起于腓骨后面,止于距骨后突的外侧结节。它能阻止距骨向后移位。
2.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又叫三角韧带,它分深浅两层:浅层,止于前丘部,由舟胫束、跟胫束和浅层距胫束组成。深层,止于后丘部和丘间沟,由前、后距胫韧带组成。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重要的稳定结构。浅层主要限制后足外翻,深层限制距骨外旋与外移。
3.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约有1%~16%的踝关节扭伤伴有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也称之为高位踝关节扭伤。下胫腓联合韧带由四条韧带组成:胫腓下联合前韧带,胫腓下联合后韧带,胫腓横韧带和胫腓骨间韧带。其主要功能是伴随腓骨的运动来调节踝穴的大小,维持踝穴的稳定性。
1.外侧副韧带损伤
(1)非手术治疗
对于绝大多数的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经典的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采用“RICE”治疗原则,包括: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于轻度外翻位制动;冰敷或外敷活血化瘀的药膏;弹力绑带包扎或;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并抬高患肢。一般2~3周可以恢复。由于踝部软组织少,吸收慢。肿胀可能持续数周乃至数月才能消退。近年来有学者提倡“POLICE”原则,认为这类患者应早期负重和尽早地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
用于运动员及对运动要求较高的严重的韧带损伤(Ⅲ度及部分的Ⅱ度韧带损伤)和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手术分两种:一种是解剖修复,直接修复断裂的韧带并用伸肌支持带加强。另一种是非解剖重建,通过自体肌腱或肌腱移植来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
2.内侧副韧带损伤
(1)非手术治疗
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原则同外侧副韧带损伤,所不同的是将踝关节固定于内翻位。
(2)手术治疗
一般的内侧副韧带损伤不需要手术治疗。如同时伴有下胫腓韧带损伤或外踝骨折使踝穴增宽的患者,在手法复位不满意后可做内侧韧带修复术。修复后的韧带具有正常的抗张力强度。对急性内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方法一般是直接缝合、打骨隧道或用带线的骨铆钉缝合。
3.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1)非手术治疗
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而分离不明显者,治疗原则同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对迟发性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如果分离可复位,予以支具固定6~8周,拆除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伴下胫腓联合脱位需手术治疗。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很多:下胫腓联合螺钉;纽扣固定;螺栓;U形钉等。6周后患肢才能负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