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
作者
黄煌渊
病因学

肱骨外髁骨折比内髁骨折多见,多发生于儿童,主要因间接外力所致。如摔倒时肘关节为伸直或轻度屈曲位以手掌先着地,过度外展,外力沿前臂桡侧向近端冲击外髁或桡骨头撞击肱骨小头等均可将其折断。

病理学

由于受伤时前臂伸肌腱收缩力的大小不同,肘关节内收或外展位置的不同,以及前臂的旋转方向不同而使骨折有不同方向的移位,按骨折的部位及骨折线走行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型。

1.肱骨小头骨折

由于骨折是桡骨头向上撞击肱骨小头所致,因此可伴有桡骨头损伤。肱骨小头骨折可能仅为一个小骨片脱落于关节腔内,亦可能为肱骨小头的前半部,或整个肱骨小头与滑车的一部分的大骨块脱落移位。骨折块除向上移位于肱骨干前方外,并有旋转移位。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和粉碎度,分三型:Ⅰ型骨折指关节软骨带有大的骨块;Ⅱ型骨折指关节软骨带有小而薄的软骨下骨;Ⅲ型指粉碎性骨折。

2.肱骨小头骨骺分离

发生于儿童时期。因其骨块仍有前臂伸肌附着,故骨块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在垂直线上可达180°的旋转移位。

3.成人的外髁骨折

可分为上下两个类型。

(1)内收型:外髁因撕脱移向下方,肘关节的携带角减小。

(2)外展型:骨折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而进入关节。因其骨折块移向外上方,故肘关节的携带角增大。如骨折因外力沿桡骨向上冲击所致,其骨折块除外髁外,并带有肱骨小头与一小部分滑车,然而因尺肱关节的关系无改变,故此骨折为稳定性骨折。如向上冲击的外力偏向尺骨端,则骨折块将包括大部分滑车。因此尺骨易向外上方移位而发生尺肱关节半脱位,并可能伴有尺侧副韧带损伤,故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图1)。

图1 肱骨外髁骨折及其移位

(1)骨折线;(2)外展位骨折移位情况;(3)内收位骨折,外髁因伸肌牵拉而旋转移位

症状和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肱骨小头骨折

如骨折块无移位,则仅需将肘关节屈曲用一长臂石膏后托固定,2~3周后开始肘关节运动。移位的骨折需复位:在麻醉下于伸直位牵引肘关节,然后尽量内收以使外侧关节内隙增宽,同时用一手的拇指将移位的骨块按回原位。复位后用长臂石膏后托固定肘关节于锐角屈曲位,约3周后解除固定,开始肘关节运动。但是,肱骨小头骨折靠闭合复位通常不能成功。因此,对于Ⅰ型骨折,尤其是骨折块大,累及肱骨滑车者,应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手术,可选用Herbert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对Ⅱ、Ⅲ型骨折,因很难固定,且易发生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通常采用骨折块切除术,以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2.肱骨小头骨骺分离

要求准确的复位以免日后发生发育方面的畸形。轻度移位者可行闭合复位。但复位后需行X线摄片明确骨折复位情况,并于2~3日后再行摄片。如发生再移位,应立即时行切开复位并以克氏针固定。如患者的骨折块有旋转移位,而闭合复位不易成功时,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成人的外髁骨折

对稳定的外展骨折可行闭合复位,以手指将移位的外髁按回原位。但需严密观察患者,如再移位即应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应采用松质骨或半螺纹皮质骨螺钉作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如骨块较大,宜用两枚螺钉固定,以防骨块旋转移位。对不稳定的外展型骨折应即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内收型骨折的处理则视其移位情况而决定。可先行闭合复位,如手法复位不成功或再移位即行手术复位。

4.骨折不愈合

如患者为青壮年,骨折发生在1~2年前,应行切开复位,以条形皮质骨为固定物贯穿骨折线。如为多年的肘外翻畸形而关节功能良好又无疼痛,可行髁上截骨术以矫正畸形。如有尺神经不完全麻痹或被压迫现象,应行神经松解术并将神经移至关节前内侧。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肱骨髁间骨折 下一篇:肱骨内髁骨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