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greater tuberosity of humerus
肱骨大结节骨折是肱骨上端常见骨折之一。肱骨大结节是肱骨上端外侧的骨性隆起,系松质骨,为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附着处。肱骨大结节朝向外侧,构成结节间沟的外壁,肱二头肌长头腱由结节间沟通过。此型骨折多见于成人。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肱骨大结节骨折,而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多。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可分为无移位骨折和有移位骨折两种类型(图1)。

图1 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分型
注:(1)无移位单纯大结节粉碎性骨折;(2)无移位大结节撕脱骨折;(3)有移位大结节撕脱骨折;(4)大结节骨折合并外科颈骨折;(5)大结节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
1.无移位骨折
多因直接暴力打击肱骨大结节部而造成骨折,骨折块大多粉碎,由于肱骨骨膜相连,故无明显移位。
2.有移位骨折
以间接暴力所致者居多。跌倒时,上肢外展位手掌着地,由于肩袖肌群(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的突然强力牵拉,使肱骨大结节发生撕脱骨折,骨折块比较小。但因受肩袖肌群牵位,骨折块常向上移位至肩峰下。肱骨大结节骨折还常在肩关节前脱位或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合并发生。
肱骨大结节骨折,若骨折线波及结节间沟,日后可因结节间沟不平滑致使二头肌腱滑动受阻而造成慢性肩痛。肱骨大结节骨折易合并肩部软组织损伤,容易引起肩关节囊周围肌肉、韧带之间相互粘连,造成关节活动障碍。
无移位骨折可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不必手法整复,1周后开始肩部自主练功活动,4周后可随意活动。有移位骨折必须有良好的复位,早期进行练功活动,以免影响肩关节活动功能。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复位尚不满意的,可施行撬拨复位,多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一般不主张切开复位,因切开复位对肩部解剖结构干扰大,有可能导致关节粘连等并发症。
1.手法复位外固定
(1)手法复位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在血肿内麻醉下进行整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部,将患肢徐徐外展、外旋,另一手置于患肩,拇指顺冈上肌、冈下肌自内向外推按,至肩峰下时将向上向内移位的大结节向外向下用力按压,使之复位(图2、图3)。

图2 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法图

图3 肱骨大结节骨折
注:(1)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伤后X线片示肱骨大结节向上移位;(2)手法整复后大结节骨折复位满意X线片。
(2)固定方法
骨折复位后,可采用上臂超肩关节夹板固定,用铁丝外展架固定肩关节于外展,外旋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图4)。

图4 外展架固定示意图
(3)练功活动
复位固定后即应作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以及用力握拳,有利于气血流通,使肿胀消退,但忌作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解除固定后,应加强肩关节各方向的练功活动,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关节僵硬、粘连而影响功能恢复。
(4)药物治疗
骨折初期患肢瘀肿、疼痛较重,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可选用和营止痛汤或肢伤一方,若瘀肿较甚者可加三七、茅根等。外敷双柏散或消瘀止痛药膏。
中期瘀肿虽消而未尽,骨尚未连接,治疗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损,内服可选用生血补髓汤或肢伤二方,外敷接骨膏或接骨续筋药膏。
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后期不必内服中药。老年患者则因其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易致肌肉萎缩,关节不利,后期治宜养气,补肝肾,壮筋骨,内服可选用肢伤三方或补肾壮筋汤。解除固定后,可选用海桐皮汤、骨科外洗一方、骨科外洗二方熏洗患肢,亦可配合按摩推拿。
2.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
(1)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局麻、无菌操作下施行手法复位,术者左手拇指抵住大结节,右手握针戳入大结节部之皮肤、三角肌,顶在大结节中点上,然后用骨锤锤击导针至对侧骨皮质下,导针方向与骨折线垂直。沿导针经皮外用尖刀戳一1cm的皮肤小口,先套上骨皮质钻,钻开骨皮质,然后将长度适宜的空心螺钉套在导针上,顺导针缓缓旋入,牢固固定骨折块。在电视X光机监视下,对位、固定满意后,拔除导针,针眼皮肤缝1针,消毒敷料包扎伤口,颈腕吊带固定患肢于屈肘90°功能位(图5)。应用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种材料属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人体内可完全降解吸收,初期抗弯强度220~400MPa,剪切强度为180~250MPa,适合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固定。

图5 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2)手法复位经皮骨圆针交叉内固定术
局麻、无菌操作下施行手法复位,在肩部外上方,用一根骨圆针穿过皮肤和三角肌,直至针尖触及骨面;在电视X光机监视下,调整针尖位置,使抵住大结节骨折片的上1/3,向下推挤骨折块复位,并将骨圆针与肱骨干纵轴垂直打入,直至对侧骨皮质。选第2根骨圆针从大结节骨折块的下1/3点向下20°打入,直至对侧骨皮质。距皮肤2cm处剪断骨圆针,针尾折弯90°,消毒敷料包扎(图6)。

图6 肱骨大结节骨折经皮手法复位骨圆针交叉内固定术
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对就诊较晚且移位较大,或其他原因骨折不能达到对位要求者,以及开放性骨折的病例,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用肩前内侧切口,暴露肱骨小结节及结节间沟,将上臂外旋外展,并用巾钳将大结节夹住向下、向前牵拉,使之复位,此时应注意避免大结节的位置过高,以防术后肩峰撞击症的发生。复位满意后,从肱骨干向骨折块钻孔穿入不可吸收丝线或钢丝,采用“8”字缝合固定骨折。术后用外展架固定,并加强功能锻炼。有主张用2枚螺丝钉内固定,因结节区骨质较疏松,螺丝钉易松动,骨折易再移位,又因螺丝钉内固定技术有使骨折块劈裂的可能,故目前在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方面并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