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喙突骨折
喙突骨折
概述

单独的喙突骨折罕见,多合并于肩锁关节脱位或肩关节前脱位以及锁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中。

病因病理及分型

喙突骨折可以因外力直接作用或者脱位的肱骨头撞击以及附丽于喙突上的肌腱猛烈收缩牵拉所致。肩关节脱位或肩关节猛力外展,突然使肱骨头撞击喙突或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联合腱的张力骤增,将喙突撕脱,形成撕脱性骨折,骨折位于突起的基底部,骨折块向前下方移位;由肩锁关节脱位引起的喙突撕脱骨折,是由喙肩韧带的牵拉导致,也多在基底部骨折,骨折块向上方移位。韧带或肌肉牵拉所致骨折可发生较明显的移位。而喙突尖部的骨折临床更为罕见。

单纯喙突骨折临床罕见,但有分型的描述。

按解剖结构的位置分为:

(1)喙突尖骨折。

(2)喙突韧带与喙突韧带附着点间的骨折。

(3)喙突基底部骨折。

附着于喙突尖的联合腱的牵拉会造成喙突尖撕脱骨折。骨折有明显移位,但适合保守治疗。如果是运动员,建议手术并内固定治疗,特别是那些以上肢运动为主的运动员和一些从事手工劳动的人群。Wong-Chune和Quinlan报告了1例对盂肱关节前脱位进行闭合复位而造成喙突撕脱骨折的病例。如果移位的骨折块引起周围软组织刺激性疼痛,有必要进行后期外科治疗。

喙肩韧带和喙锁韧带附着点间的骨折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移位明显,骨折块受联合腱和喙肩韧带的牵拉向下移位并外旋。治疗上可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与喙突尖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一样。由于骨折块较大,造成周围软组织刺激性疼痛的症状较明显,后期大多需要外科治疗。

喙突基底部骨折是喙突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多由于直接暴力或脱位的肱骨头撞击而引起。强大的牵拉也有可能造成撕脱骨折。由于周围丰富的软组织,特别是喙锁韧带,因此这种类型的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不需要手术治疗,6周后骨折会愈合。Mclanghlin认为纤维愈合并不少见,但是不会引起疼痛。如果有症状,应植骨并行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

Eyres-Brooks对喙突骨折的分型:

Ⅰ型:喙突尖部或骨骺骨折

Ⅱ型:中部骨折

Ⅲ型:基底部骨折

Ⅳ型:涉及到肩胛骨上体部的骨折

Ⅴ型:延及关节窝的骨折

其后缀以A或B用来表示合并或不合并锁骨或其连接到肩胛骨的韧带损伤。

喙突基底部骨折是喙突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前后正位和经腋窝轴位X线片可以诊断出大多数喙突骨折,但由于其他结构的重叠影响,可以借助CT检查帮助诊断;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也很有用,如斜位像可以看清楚肩胛骨骨折的骨折线,45°尾侧倾斜像有助于确认锁骨骨折,45°头侧倾斜位摄片,可清楚显示喙突的投影(图1)。腋位X线检查对诊断喙突骨折也很有价值。另外,怀疑有喙突骨折时可以拍双侧上肢带骨的垂直应力位X线片,也能发现喙突的位置失常,协助诊断。

图1 喙突45°头侧倾斜像

腋位X线片的投照方法:患者平卧,上臂旋转90°,肘稍屈曲,于掌面对管球,片盒置于肩上方,射线中心对腋窝。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治疗

(一)保守治疗

一般人群新鲜喙突骨折治疗以处理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前脱位的整复固定为主,对喙突骨折一般不需特别处理。如骨折移位明显,对于一般人群仍然建议采取非手术疗法,即采取手法复位喙突于正常位置上,局部加垫轻度加压经对侧腋窝固定同侧肩部制动,一般可达到治疗目的。即便是骨折复位固定不牢固,后期出现骨折不愈合,但晚期除局部有轻度酸困不适外,无其他明显功能影响。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特殊人群,或骨折延伸至基底部或关节盂的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明显症状者。对于运动员来讲,则建议其考虑手术内固定治疗,特别是从事以上肢频繁活动为主手工劳动者。早期失治的病例,如晚期残留有疼痛症状,若位于喙突基底部骨折,骨块较大,可考虑修整骨折端面后复位骨折,可吸收松质骨螺钉内固定;若骨折处于喙突尖部,骨折块较小,难以复位内固定,可行喙突远端切除、联合肌腱再种植固定术。陈旧性骨折除了必须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外,为确保骨折愈合,骨折端周围植骨是一个重要环节。内固定主要方法是骨折端复位后应用松质骨螺钉自喙突尖部向基底部方向拧入固定,有的患者为了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螺钉,可选用国产或进口的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图2)。

图2  喙突骨折内固定示意图

喙突骨折的手术途径和方法:为肩关节前侧入路的一部分。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肩部垫高,手臂中立位,采用直切口,由喙突外侧向远端到达三角肌止点上5 cm处,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找到头静脉,向外侧牵开,胸大肌牵向内侧,即可显露联合腱附着的喙突,沿联合腱两侧用手指分离,纱条牵开,可显露喙突,术中注意保护喙突下方的肌皮神经,清除折端瘀血和增生结缔组织,复位骨折,用一枚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喙突骨折,自喙突尖部向基底部方向以骨钻钻孔,钻头有轻微落空感即停,退出钻头,测深器测量骨孔深度,选用合适的松质骨螺钉拧入固定,满意后,清洗伤口,逐层缝合,无菌包扎。对于陈旧性骨折,则清除两骨折端的增生骨质及结缔组织后复位骨折端,之后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复位固定满意后,取自体髂骨松质骨适量,修整后植于折端周围(图3)。

图3 喙突骨折手术入路示意图

(术中将胸大肌向内侧牵开,筋膜下即可触摸到喙突,沿联合腱两侧用手指分离,纱条牵开,可显露喙突,不必作更大的显露)

开放骨折的治疗:临床少见,多为利器及火药伤,对于单纯喙突骨折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应行急诊手术治疗。对于有其他严重合并伤,影响患者生命者,应首先处理其他急症,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喙突骨折的处理。后期视全身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患肩的功能锻炼。

(1)彻底清创: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基础,彻底清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新鲜开放性骨折,在伤后6~8小时内施行清创术,以清水、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洁净后,碘伏消毒,彻底切除染菌的创面、失活的组织和异物,碘伏浸泡伤口15分钟,清洗干净后将创口闭合,可以避免发生感染。复位骨折,用一枚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喙突骨折,自喙突尖部向基底部方向以骨钻钻孔,选用合适的松质骨螺钉拧入固定,满意后,清洗伤口,逐层缝合,无菌包扎。术前要用破伤风抗毒素,术后要用抗生素,对于感染伤口要取伤口分泌物送检,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症用药治疗。另外,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及出血的情况,在术前、术中等要重视伤口的止血,对于因失血过多可能出现的失血性休克和其他的并发症要有一个估计,有必要术前或术中要给予输血治疗,以免出现危险生命征。对于有其他严重合并伤者,喙突骨折的处理可暂不进行,视后期恢复情况再确定是否处理。

(2)骨折的处理:开放性骨折应用内固定较为适宜,不利于应用经皮外固定器,骨折的固定方法应以简单、迅速、有效为原则。可利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要求固定牢固,尽量避免加重伤口周围的软组织创伤,有避免伤口感染范围增大的意义。

(3)合并损伤的处理:对于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的,主要为臂丛神经的合并伤,要区别伤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二、康复

单纯喙突骨折,经保守方法固定治疗,固定2~3周后去除外固定即可进行肩部的适宜活动,年龄偏大者可延长固定时间1周,避免固定时间过长而出现肩关节的粘连;对于合并有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前脱位的病例,一般在合并伤处理的过程中已经限制了肩部的运动,相对来讲喙突骨折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固定,合并伤固定的时间一般在3~4周,此时,活动肩部对喙突的影响不大。对于会同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术后3~4周开始进行肩部和上肢的运动,不至于出现喙突的再错位。预后一般良好,功能在数周后即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复。

三、药物治疗

遵循中医骨伤三期用药理论:早期活血逐瘀,中期通经活络,后期益气血、补肝肾。早期气滞血瘀为主,可选用活血灵、疏肝活血汤等内服,中期宜调和营卫、通经活络,可选用三七接骨丸、养血止痛丸、和营汤等,病久伤及肝肾,后期肝肾不足,可给予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口服。

外用药物:外敷活血接骨止痛膏。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黄煌渊
来源
肩部损伤,第1版,978-7-117-10212-4
实用外科学(第4版)(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肩峰骨折 下一篇:肱骨外科颈骨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