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urethritis
本文叙述的尿道炎(urethritis)主要指通过性接触传播途径,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所致的急、慢性尿道炎,属性传播疾病。
常见病原体系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少见白色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及单纯疱疹病毒等。由淋病双球菌所致的尿道炎称淋菌性尿道炎(即淋病),除淋病以外的其他由性传播的微生物所致的尿路感染称非淋菌性尿道炎,往往有混合感染。70%~80%是由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所致,20%~30%由生殖支原体、阴道滴虫、真菌、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嗜血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等所致。
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球菌通过性接触途径所致,淋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亦可因接触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用具而感染。新生儿经过患淋病母亲的产道时,可感染导致淋菌性眼炎,妊娠期女性患者感染可累及羊膜腔导致胎儿感染。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传播途径有多种,成人主要通过不洁性交传染,儿童及婴幼儿则可以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家庭成员污染的生活用品而感染,胎儿可以通过被感染的母亲垂直感染而患病。不同病原体所致尿道炎的流行情况各不相同,尿道炎作为泌尿道感染的一部分,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与STD相关的尿道炎女性多为无症状感染,而男性多为有临床症状,尤其是男性同性恋者;近年淋菌性尿道炎男性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但非淋菌性尿道炎仍然占性传播疾病中的第一位。近10年淋菌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现,淋菌混合支原体属或衣原体属感染中,以合并解脲支原体(Uu)多见,其次为沙眼衣原体(Ct)。非淋菌性尿道炎单一病原体中以沙眼衣原体较多,其次为解脲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混合感染以沙眼衣原体合并解脲支原体最多。
(一)淋菌性尿道炎
由淋球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淋球菌为革兰阴性的奈瑟双球菌。人是淋球菌唯一天然宿主,有易感性,发病后免疫力极低下,可再度感染。淋菌性尿道炎(gonorrheal urethritis)主要由性接触直接传播,偶尔也通过带淋球菌的衣裤、毛巾、浴盆、便桶和手等间接传播,一次性接触感染源后,男性感染淋病的风险为10%,女性为40%。患淋病的孕妇分娩常是新生儿感染的原因。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为主,亦有滴虫、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垢杆菌等,通过性接触或同性恋传播,比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高,在性传播性疾病中占首位。
(一)淋菌性尿道炎
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亦可用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等。感染初期可使用头孢曲松1.0g,肌注或静脉注射,单次给药,产生的高浓度药物可治愈99%无合并症的淋病病人;若病情较重,合并生殖系感染,可适当延长抗生素疗程,并口服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复方磺胺甲唑,一般7~14日为一疗程。淋菌性尿道狭窄的处理以定期逐渐扩张尿道为主,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必要时作尿道口狭窄切开,广泛性前尿道狭窄可用尿道膀胱镜作尿道内切术。配偶应同时治疗。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
常用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红霉素等治疗,配偶应同时治疗,以免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