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
作者
林宗明
概述

鞘膜精索、睾丸解剖发育不良及提睾肌剧烈收缩引起精索扭转,睾丸随精索一起扭转致精索内供应睾丸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睾丸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称睾丸扭转,又叫精索扭转。隐睾本身就有解剖发育异常,也可发生扭转。此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有报道,但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在青少年中,本病并不少见,加上一旦睾丸扭转,可在数小时内造成睾丸不可逆的坏死,因此要引起首诊医师的高度重视,避免误诊或漏诊,及时正确诊断,及早予以处理。

病因学

正常情况下,鞘膜在睾丸、附睾附着阴囊内膜处返折,在该处的睾丸和附睾无鞘膜覆盖,直接附着于阴囊壁的内膜上,仅有一定的活动度。睾丸扭转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下列情况与睾丸扭转发生有关。

(1)由于发育异常,睾丸、附睾和远段精索完全被脏层鞘膜所包绕,睾丸、附睾悬挂在精索上,在壁层鞘膜囊内可自由活动及旋转。这种发育异常多为双侧性的。

(2)睾丸下降不全致睾丸、附睾呈水平位,或睾丸系膜过长,睾丸与阴囊附着处发育不全也是睾丸扭转的解剖基础。

(3)提睾肌呈螺旋形包绕于精索上,在剧烈收缩时可以发生扭转。

(4)外伤、异常活动或阴囊内容物手术时不慎而扭转,较少见。

(5)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提睾肌随阴茎勃起收缩加剧,可致睾丸扭转,故在睡眠中常可发生睾丸扭转。

分型

根据扭转的部位,睾丸扭转可分为两种类型。

1.鞘膜内型

多见,好发于青少年。其发病基础是脏层鞘膜完全包绕睾丸、附睾和远端精索,在壁层鞘膜囊内睾丸、附睾悬挂于精索上,活动度大,从而发生扭转。

2.鞘膜外型

少见,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1岁以内的婴儿。其因睾丸和附睾与阴囊附着部位发育不全所致。

病理学

睾丸扭转会引起睾丸的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障碍,使睾丸、附睾缺血,细胞变性直至坏死,同时鞘膜壁层,阴囊内膜及皮肤出现淤血水肿。

由于提睾肌肌纤维的特定排列方向,使得双侧扭转均是外侧向前、内侧向后方向转动,即右侧呈顺时针方向,左侧呈逆时针方向扭转。这一点可提供手法复位的操作方法。

睾丸失功率与扭转的程度和缺血的时间成正比。有研究报道,即使完全缺血2小时再复位,睾丸仍可完全恢复生精和内分泌功能;如扭转6小时内复位,大多数(约90%)睾丸可存活;如在扭转10小时后再复位,80%的睾丸已坏死失功,提示睾丸扭转及时诊断和处理的重要性。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睾丸扭转是最重要的外科急症之一,应及时诊断处理。治疗目的是挽救睾丸功能,因为睾丸长时间缺血将导致不可逆的功能损害,故首诊医师对突发睾丸疼痛的患者一定要想到睾丸扭转的可能性,迅速作出诊断,不应做过多而费时的辅助检查,尽快行手术探查。

1.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已诊断睾丸扭转,应手术复位;阴囊疼痛,不能明确诊断,不能排除睾丸扭转,应行手术探查。

(2)手术方法:

当有手术指征时应急症手术复位,特别是应在发病后6小时内完成手术。术中明确睾丸扭转,即在直视下睾丸复位,如睾丸色泽由紫蓝色变为粉红色,表明睾丸仍有功能,应予保留。如对睾丸活力有怀疑时,可在白膜上作小切口观察睾丸出血情况,也可用温湿纱布包绕睾丸,观察15分钟。如见睾丸仍有新鲜出血或色泽变为红润,也应保留,并将睾丸与壁层鞘膜缝合固定,防止将来再次扭转。否则应将患睾切除。睾丸扭转多有基础的解剖发育不良的缺陷存在,且这种缺陷常为双侧同时存在,故术中应同时行对侧睾丸固定术。不过,术前应让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同意。

2.手法复位

部分病例在手术探查之前,尤其是在发病后2小时之内,可试行手法复位。方法:在精索内阻滞麻醉下,如为左睾丸扭转先以顺时针方向试复位,右睾丸扭转先以逆时针方向试复位,若疼痛立即缓解或不加重,即可慢慢转动睾丸360°,睾丸位置下移并可直腰行走,继续观察,若睾丸肿胀较前缩小,无触痛,手法复位成功。但即使复位成功,也应尽早行睾丸探查固定,防止再次扭转。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精索静脉曲张 下一篇:阴囊佩吉特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