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异常勃起症是指与性欲和性刺激无关,持续4小时以上的阴茎勃起。持续勃起并不是性功能强的表现,而是一种会导致阴茎损伤和勃起功能紊乱的异常状态。据报道,其年发病率在0.34/10万~1.19/10万之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5~10岁和20~25岁。
1.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病中引起异常勃起的以镰状细胞病为最多见,有报道镰状细胞病占成人异常勃起的23%,占幼儿中的63%。由于内皮异常黏附、勃起时相对酸性状态、睡眠时低通气量造成轻度酸中毒、手淫或性交时的轻度创伤等可导致镰状红细胞在海绵体内淤积。当睡眠时阴茎勃起,静脉通道最大限度受压时,淤积的红细胞阻塞白膜下微静脉,引起广泛静脉阻塞。这类病例主要为低流型异常勃起。
白血病、一些血红蛋白病及有血栓形成倾向的人也易发生此病,约50%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会发生阴茎异常勃起。对全胃肠外营养患者,静脉给予20%脂肪乳剂,使血液高凝,脂肪栓塞等引起低流型异常勃起。应用较低浓度的脂肪乳剂并缓慢滴注,并与氨基酸-右旋糖酐混合使用,可以预防发生。
2.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应用
如口服的西地那非(伟哥),经尿道用的前列地尔等也可引起异常勃起,特别是有良好勃起功能的年轻人、有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用药后易受影响。由于阴茎海绵体内药物注射的广泛应用,使得低流型异常勃起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以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或包含罂粟碱的其他药物发生阴茎异常勃起的概率最高。
3.神经系统失调
异常勃起可见于神经系统梅毒感染、脑脊髓损伤、癫痫、脑肿瘤、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的机制是与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失调有关。在手术麻醉中,消毒刺激生殖器可引起反射性的异常勃起。
4.恶性肿瘤
阴茎局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可引起静脉回流受阻或海绵窦受侵犯,引起血流淤滞及血栓形成,导致异常勃起,如阴茎癌、尿道癌、白血病、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乙状结肠癌及黑色素瘤等。
5.创伤
阴茎或会阴部创伤可使组织水肿、出血、血栓形成,使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低流型异常勃起。而阴茎或会阴部损伤及反复针刺注射海绵体引起动脉破裂,在性生活后或睡眠阴茎勃起,引起阴茎体压力增高导致先前损伤的背深动脉功能紊乱,出现无调节的高速血流进入海绵体,为硬度较低、无缺血和疼痛的高流型异常勃起。
6.其他药物
有些全身应用的药物与引起异常勃起有关,如抗高血压药肼屈嗪和胍乙啶,以及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此外,一些镇静催眠药、精神类药物如吩噻嗪类丙米嗪,抗抑郁类药物曲唑酮,免疫抑制剂FK506,雄激素补剂及酗酒也可引起异常勃起。
7.原发性因素
不明原因的阴茎异常勃起为原发性或特发性,有研究报道阴茎异常勃起病例有一半找不到明确病因。
从血流动力学上,阴茎异常勃起可分为局部缺血性和非局部缺血性两型。局部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又称静脉闭塞性或低血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此型多见。以阴茎海绵体内血流减少或缺失为特点,由于回流受阻,海绵体内压增加,表现为阴茎坚硬并伴疼痛,海绵体血气分析显示为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海绵体及动脉造影示静脉回流延迟,仅有阴茎背动脉显影。非局部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又称动脉性或高血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此型少见。以阴茎海绵体内血流量增加为特点,发病后海绵体通常不坚硬,无疼痛,海绵体血气分析与动脉血相似,海绵体及动脉造影显示静脉回流加快,海绵体动脉破裂,海绵体内血液淤积。
依照是否有引发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或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发病率各占约一半。
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的组织病理特征为阴茎海绵体组织小梁结构的水肿改变。在阴茎缺血初期,海绵体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12小时后出现小梁间质水肿;24小时后,窦状内皮暴露,血小板黏附于暴露的基底膜上;48小时后窦状隙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坏死,转变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当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缓解的时候,由于再灌注损伤的反应,会再次造成海绵体的损伤。异常勃起若持续数天,在显微镜下能见到海绵体组织变厚、水肿及纤维化。
低流型异常勃起是勃起消退机制失调的结果,主要是由于阴茎血流阻滞和阴茎内静脉回流减少及海绵体平滑肌过度松弛等原因造成勃起消退机制瘫痪,见于血液疾病、肠外营养引起的高凝、血透引起的高凝等。然而,长时间的阴茎勃起却没有形成血栓,是因为相对于体循环来说,阴茎体内有独特的很高的纤溶酶活性的血流环境。海绵体组织损伤主要与异常勃起的生化改变有关,研究证实缺血4小时就会导致局部缺氧、酸中毒、低血糖等改变,进而造成阴茎组织功能的损伤。
创伤性或海绵体穿刺的血管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过度的血流灌注进入海绵体内,海绵体动脉和海绵体组织腔隙之间瘘管形成,使血液经过正常的螺旋动脉床分流,由于静脉通道的开放,这种勃起硬度较低,组织没有缺血,无疼痛。多数高流型异常勃起患者,在栓塞或外科结扎破裂动脉后,能够恢复正常勃起能力。
阴茎异常勃起症的治疗原则是使阴茎恢复疲软状态,防止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一旦诊断阴茎异常勃起症应尽早按急症正确处理,尤其是低流型异常勃起被认为持续勃起超过4小时,就应积极处理。如超过24小时,多数患者此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1.非手术治疗
根据低、高流型进行有的放矢地选择治疗方法,但对所有类型的异常勃起应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1)缺血型阴茎异常勃起症
如病因确定,应针对病因处理。对镰状细胞病阴茎异常勃起应补充液体、补碱、止痛、大量输血或行红细胞分离疗法。如为药物引起,应停用可疑药物。如应用肠外营养的脂肪乳剂引起,则应降低脂肪乳剂浓度和滴注速度,并与氨基酸-右旋糖酐混合使用。如为其他血液病或肿瘤引起,应采用针对性的治疗。
在病程早期,非手术治疗可试用镇静止痛剂、扩血管药物、雌激素、抗雄激素药、神经封闭及冰水灌肠减轻阴茎充血等措施,以此达到减少阴茎动脉血流,增加静脉回流的目的。但当异常勃起持续超过4小时后,首选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是海绵体抽吸淤血、灌洗和海绵体注射α-拟肾上腺素能药。操作方法:在阴茎背神经阻滞或局部阴茎阻滞麻醉下,用18号粗针头或血管穿刺导管从龟头进针直穿入阴茎海绵体行Winter分流。Winter分流由Winter首先应用,经阴茎龟头穿刺或切开至阴茎海绵体,使龟头与阴茎海绵体交通,达到阴茎海绵体与尿道海绵体的分流作用。因双侧阴茎海绵体有交通,所以行龟头与单侧阴茎海绵体分流即可。然后行阴茎海绵体淤血的抽吸,生理盐水灌洗至流出新鲜血液,同时注射α-拟肾上腺素能药(去氧肾上腺素250~500μg、肾上腺素10~20μg),每5~10分钟一次,直至异常勃起消退。此方法治疗异常勃起很有效,有报道在发病12小时内应用,治疗有效率几乎达到100%。因药物可进入体循环,此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有高血压、头痛、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注射中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和心律情况,尤其是老年人,必要时应行心电监护。曾有报道注射α-拟肾上腺素能药物后引起死亡的病例,其他副作用可能有阴茎体血肿、感染化脓、海绵体尿道瘘、尿道皮肤瘘等,故操作时应细致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2)非缺血型阴茎异常勃起症
非缺血型异常勃起症通常使用非手术治疗,最初的处理以观察为主,因为本型患者不经处理有约62%的病例自行缓解。
2.手术治疗
对缺血型异常勃起非手术治疗失败,异常勃起时间较长,若超过48小时应立即行外科手术分流。
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方法:在阴茎头冠状沟处远侧中线部位,局麻下用尖头刀刺入阴茎头内,并刀刃向一侧阴茎海绵体戳切韧硬的白膜,再将刀柄向下转切90°角,刀尖向前潜行继续切开白膜,白膜切口以0.5~1.0cm为宜,拔出刀尖,立即挤压排出阴茎淤血,直到流出新鲜血时,缝合龟头部伤口,可见阴茎头膨胀,阴茎体变软。此方法在各种分流术中为最简单、有效且并发症少。
改良的方法是E1-Ghorab分流,即在阴茎头背侧冠状沟处作半环形切口,将阴茎头组织剥开以显露海绵体尖端,切除一小块白膜组织形成分流,阴茎头切口重新缝合。本法被认为静脉分流更符合生理,不易引起阳痿,是为次选方法。
如上述分流无效,可选行下面的手术方式:
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分流术:在阴茎近阴囊处作切口,暴露部分阴茎海绵体白膜,椭圆形切除0.5cm白膜,挤出淤血,在对应的尿道海绵体白膜上作相应的切口,行侧侧吻合。术中注意勿损伤尿道黏膜,以免发生海绵体尿道瘘。
大隐静脉—阴茎海绵体分流术:将切断的大隐静脉近端游离,从皮下隧道拉至阴茎近端海绵体白膜切口处,行端侧吻合,建立一个直接流入体循环的通路,优点是适用于高压型异常勃起,缺点是较为复杂,术后可能干扰勃起功能。
阴茎海绵体—阴茎背深或浅静脉分流术:因阴茎背静脉回流无障碍,海绵体切口与背静脉吻合后可解除异常勃起,也不影响正常生理性勃起。
对非缺血型异常勃起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部分阴茎或会阴部损伤的患者在行阴茎动脉造影时可同时给予栓塞治疗。部分海绵体动脉破裂或假性动脉瘤的病例需慎重地选择手术结扎出血的动脉血管,有效率可达63%。
对所有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无论勃起的持续时间长短和治疗方法如何,大约50%的患者可能发展成不同程度的阳痿,治疗前应向患者讲明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并说明将来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并非是治疗的原因,而是异常勃起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