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Ⅱ型前列腺炎

作者
张立
概述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致病菌感染和/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出现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根据目前对前列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情况,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分为四型: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ABP);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该型又分为ⅢA(炎症性CPPS)和ⅢB(非炎症性CPPS)两种亚型;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ic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AIP)。以上分类方法较传统的分类方法(Drach,1978年分类)有很大进步,在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没有急性炎症过程。其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也可由淋球菌感染,主要是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组织学上前列腺分为内层与周围层,内层腺管为顺行性,而周围层腺管呈逆行倒流。射精时,如后尿道有感染,则有致病菌会大量挤向周围层。如排尿不畅,感染的尿液也可经前列腺管逆流至前列腺组织内形成微结石,使感染更难控制。此外,前列腺腺上皮的类脂质膜是多种抗生素进入腺泡的屏障,也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不理想、难以根治的原因。 

病因学

致病因素亦主要为病原体感染,但机体抵抗力较强和/或病原体毒力较弱,以逆行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棒状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等。前列腺结石和尿液反流可能是病原体持续存在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前列腺按摩前应先进行尿常规分析和尿沉渣检查,以便了解尿路感染情况。急性尿路感染禁忌前列腺按摩。

2.EPS常规检查

pH正常值为6.3~6.5。通常采用湿涂片镜检,正常EPS中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均匀分布于整个视野;当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数量减少时有诊断意义。白细胞增多是炎症诊断的主要指标。白细胞胞质内含有吞噬的卵磷脂小体或细菌碎片成分的巨噬细胞是前列腺炎的特有表现。当前列腺有细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可在EPS中检测出这些病原体。

3.细菌学检查

病原体定位试验采用“四杯法”或“二杯法”试验,结果在EPS/精液和VB3中发现白细胞增高,以及细菌培养阳性者可诊断为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二杯法试验结果显示,按摩前后尿液镜检白细胞增高,细菌培养阳性,可诊断为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 溶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非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临床上检测Ct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连接酶链反应(ligase chain reaction,LCR)法,两者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Uu和Mh的检测金标准是培养法,结合药敏试验可以为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4.超声检查

经直肠B超可观察到完整的前列腺图像。腺体呈现不同的超声征象,如高密度、中密度回声提示腺体淀粉样变和纤维化,无回声提示炎症,光点回声提示有钙化或结石。但超声检查对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缺乏特异性表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差,因此不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Ⅱ型患者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药物的选择除了按照EPS和尿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应用细菌敏感药物外,还应考虑药物穿透前列腺包膜进入前列腺体内的能力。药物穿透前列腺包膜屏障的能力取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离子化的程度及药物化学特性、酸性或碱性和脂溶性或水溶性。因此,选用抗生素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性药物才能进入前列腺组织扩散;②脂溶性药物,因为前列腺含有大量的脂质,脂溶性药物易进入前列腺组织;③药物特性为酸性,酸性药物在偏碱性环境中作用增强。

从药敏试验结果上看,目前对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前列腺炎,头孢哌酮钠敏感性较高,对其他细菌作用亦较强。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药物敏感性尚可,但由于肾毒性、耳毒性,其应用受到限制,且在临床治疗中对头孢曲松钠及喹诺酮类耐药性较为严重;而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耐药性更为严重,这与近年来广泛应用有关。因此宜选用脂溶性偏酸性及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离子化程度高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采用足量、足疗程科学给药的原则,提高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愈率。

喹诺酮类属两性离子,可在不同的pH环境中发挥作用,在前列腺组织中浓度高于血浆浓度,是Ⅱ型患者首选的抗生素药物。常用的药物有诺氟沙星400mg,每日2次,环丙沙星500mg,每日2次,洛米沙星200mg,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500mg/d,以及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美西沙星400mg/d。美西沙星在前列腺内药物浓度高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阳性及厌氧菌均有效。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阴性球菌、厌氧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5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四环素类如盐酸米诺环素(美满霉素)100mg,每日3次;美他环素,每日2次;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唑2片,每日2次。磺胺类药物以往为治疗CBP的主要药物,由于各种有效药物的不断问世,其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效果差,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

克拉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其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克拉霉素不仅抗菌谱广,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并且有较好的组织穿透性,半衰期长,在尿中浓度及前列腺中浓度高,故有利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Ⅱ型前列腺炎抗生素治疗推荐长疗程,疗程为4~6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疗效评价,疗效不满意者,改用其他抗生素。或不同药物轮番应用。

(二)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后尿道压力和盆底肌痉挛,因此可以减轻或消除尿流逆流病原体进入前列腺,对于下尿路症状和疼痛症状者可以缓解症状,是治疗Ⅱ型的基本药物。因此抗生素联合应用α受体阻滞剂不仅针对Ⅱ型发病机制而且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常用α受体阻滞剂有阿夫唑嗪(alfazosin,桑塔)5mg,每日2次;多沙唑嗪(doxazosin,可多华)4mg,每日1次;坦索罗辛(tamsulosin,哈乐)每日0.2mg。α受体阻滞剂治疗时间至少3个月。

(三)其他治疗

包括对持续反复发作者可前列腺按摩,每周2~3次,持续2个月以上前列腺按摩可以缓解局部充血,减少分泌物淤积,清除前列腺内细菌;坐浴疗法;中药治疗根据分型选择如翁沥通、前列安栓、中药灌肠等;至于前列腺穿刺药物注射或经尿道前列腺灌注治疗,一方面为有创治疗,另一方面目前无循证医学证据,不推荐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其他治疗主要起到改善前列腺局部血运、疏通腺管、提高局部组织代谢率等作用。可根据患者病情,在配合有效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酌情选1、2种,采取综合治疗,提高Ⅱ型前列腺炎的治愈率。患Ⅱ型前列腺炎的患者应终身禁酒,禁辛辣饮食,避免疲劳和防止会阴部受凉。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外科学,第9版,978-7-117-26639-0
实用泌尿外科学(第3版),第3版,978-7-117-27938-3
上一篇: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下一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