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泌尿系统小细胞癌
泌尿系统小细胞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small cell carcinoma

概述

泌尿系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包括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大细胞癌和类癌,以小细胞癌常见。小细胞癌的发病率占膀胱肿瘤的0.5%~1.0%,组织学上类似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比膀胱尿路上皮癌高,总体存活期约1.5年,5年存活率不到10%。小细胞癌的来源不清,有人认为起源于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肽和/或胺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APUD细胞),或其他恶性肿瘤的化生,或膀胱内多能干细胞,但至今仍无定论。

流行病学

小细胞癌的发病年龄多在65岁左右,男女比例为4∶1。常见症状是肉眼血尿,尿频、排尿困难和膀胱区不适也较常见,较少见的是副瘤综合征中有皮质醇增多症、高血钙、高血磷症,并与预后相关。50%~79%的患者有吸烟史。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有肌层浸润,在未出现膀胱邻近器官或淋巴结转移时往往已侵犯膀胱全层。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病因与发病理论有三。最广泛接受的理论是膀胱尿路上皮中有多向性不分化细胞或干细胞存在。小细胞癌常伴有尿路上皮癌和腺癌的现象支持这个理论。第二种理论认为起源于正常尿路上皮或化生上皮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第三种理论认为起源于粘膜下神经内分泌细胞。

镜下肿瘤细胞类似肺的小细胞癌。由燕麦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燕麦细胞大小一致,胞浆缺乏,染色质增多核浓染,无或不明显的核仁。中间细胞具有较丰富的胞浆,核大,染色质不浓,有核仁。中间型小细胞癌的细胞有时延长呈梭形。燕麦细胞型小细胞癌,中间细胞型小细胞癌,或两种细胞混合型小细胞癌。此癌常有大量坏死,明显核影型细胞,多数核分裂象和血管壁DNA沉积,后者称Azzopardi现象。

病理学

病理学上,WHO根据小细胞癌光镜下的表现分为3类:燕麦细胞癌、中间型和混合型。多数小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成分单一,也有40%的患者为混合型,主要是与尿路上皮癌混合,其次是与腺癌或鳞癌混合。膀胱小细胞癌细胞病理学特征为零散的、相互孤立、圆形、大小均匀的小细胞,细胞学上相邻的肿瘤细胞缺乏巢状或腺状结构是膀胱小细胞癌最重要的特征。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由于膀胱小细胞癌的侵袭性强,转移较早且快,单纯手术治疗不佳。膀胱小细胞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效果很差,Helpap报道19例膀胱肌层浸润的患者,仅用TUR‐BT治疗平均存活期只有6.9个月。Lopez等报道3例仅应用膀胱全切的患者,分别在11、13和25个月后死亡。Mangar报道根治性膀胱切除或放疗6例,中位生存期仅为21个月,提示单纯的局部治疗效果差。Cheng回顾性分析5个中心的64例小细胞癌,结果提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化疗或放疗对生存期均无帮助,5年总体生存率为16%,可能是治疗方案不统一、资料不全造成的阴性结果。

病理为单纯小细胞癌的患者,一般采用顺铂、依托泊苷和阿霉素;病理为混合细胞的患者,一般用顺铂、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Sved等报道18例化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3例存活,平均存活期为27个月。Oesterling报道2例混合型患者,膀胱全切后应用顺铂、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化疗,术后分别12、30个月无肿瘤复发。Cheng报道1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膀胱全切后应用环磷酰胺化疗,术后9年没有复发。

膀胱小细胞癌的单纯放疗效果差,平均生存期不到8个月。也有学者认为放疗对局限期的患者有利,放疗结合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Bex等报道8例局限期的患者接受铂类化疗,然后接受56~70Gy的放疗,所有患者临床均缓解,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该作者2009年报道17例局限期的小细胞癌患者,先TUR-BT后接受泊类为基础的化疗,然后给予56~70Gy的放疗,中位生存期32.5个月。作者认为,保留膀胱的习惯性放化疗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的效果。Bastus报道5例患者,化疗用依托泊苷和顺铂,与长春新碱、阿霉素和环磷酰胺交替使用,放疗采用盆腔放疗(45Gy)和膀胱区放疗(15Gy),4例患者平均随访4年以上仍存活,1例由于肿瘤复发接受了膀胱全切术。

Lohrisch报道对10例局限性疾病的患者采用放化疗结合的方法,5年生存率为44%,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但生存者中60%因合并尿路上皮癌而需要膀胱全切或其他治疗。Lester报道对3例局限期的患者采用泊类为基础的化疗,然后给予辅助放疗(巩固性放疗+预防性脑部放疗)均未复发(14、30、36个月),4例广泛期的患者均出现复发或转移而死亡(9~18个月)。

Sved报道7例单独采用采用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均在1~25个月内死亡。Choong报道梅约中心44例小细胞癌的经验,中位生存期为1.7年,5年生存期为25%。对于T2期的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需要辅助化疗,T3、T4期的患者考虑以顺铂和依托泊苷为基础的辅助化疗。

Siefker‐Radtke报道21例患者采用依托泊苷,顺铂和阿霉素或异环磷酰胺行新辅助化疗,然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为78%,2年内无患者死亡,化疗后降期在T2以内的患者无一例死亡,而25例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不论有无术后辅助化疗,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为36%。因此,术前化疗结合手术或放疗是治疗膀胱小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综合治疗应考虑行辅助化疗或者新辅助化疗,并联合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方案一般可选择顺铂、依托泊苷化疗。

作者
姜昊文
来源
肿瘤特检诊断,第1版,978-7-117-04647-3
膀胱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从指南到临床,第1版,978-7-117-16192-3
下一篇:其他膀胱非尿路上皮癌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