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renal oncocytoma
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瘤由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发生,故此瘤多位于靠近肾包膜的皮质部。此瘤有一较完整的包膜,为邻近的肾实质组织受挤压而成,颇类似肾细胞癌的假包膜,不同点在于后者包膜完整,瘤与邻近肾组织之间常有较清楚的分界。
此瘤生长缓慢,体积也往往较小,国内外已报告的病例中平均直径为4.4cm。肿瘤质地均匀,中心往往有瘢痕,多无坏死或出血。肿瘤细胞浆内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因而得此名。在临床上此瘤多无症状,常常是在查体时偶尔发现。少数病例患者感到轻微腰酸腰痛,但肾脏功能与尿实验室检查一般均无异常发现。
肾脏嗜酸细胞瘤以往很难诊断,自从发明B 型超声、CT 与MRI 以来,始在术前能发现病变,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难度。
1.X 线表现
平片与泌尿系造影一般很难发现病变。
2.B 型超声
表现为一境界清楚的球形或椭圆形、均匀有回声的病灶,没有特征性。有时可发现其中心的瘢痕,但难以作出诊断。
3.CT 表现
多位于肾皮层部,使肾轮廓局部微微隆起,瘤外形光滑整齐,多数可见完整的包膜,使瘤与正常肾实质有一清楚的分界。
在平扫时,此瘤表现为一较高密度或等密度的病灶,CT 值约为40~50Hu,密度较均匀,只在中心瘢痕处呈现星形的低密度影,为缺血所致,故越大越容易发生中心瘢痕。此瘤的特点为瘤内无坏死及出血区,有别于肾细胞癌。增强扫描时,瘤内均匀增强,可升到60Hu 左右,属于中等强化,与正常肾实质相比则相对低密度,但境界清楚,外形整齐,无坏死、出血等密度变化。文献上曾报告此瘤偶尔也可因为退行性变而形成囊肿,多位于中心瘢痕处,呈单房或多房性,但往往体积较小,CT不易发现。包膜完整,有时较厚,增强扫描有时可以显示,因为包膜内有粗大血管,故相对高密度影。
4.MRI 表现
瘤本身为长T1 长T2信号,故T1加权像上为低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较高的块质信号。中心瘢痕的信号一般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为低信号,代表纤维化、硬化或钙化的瘢痕组织,只有新形成的瘢痕仍含较多的水成分,则T2加权像上为较高信号。
首选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术,肾实质边缘应多处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如病理提示恶性,应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