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cute empyema
急性脓胸大多为继发性感染,主要的原发病灶多在肺部。致病菌以往多为肺炎球菌和链球菌;临床上广泛应用抗生素后,已让位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厌氧性链球菌、梭状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螺旋菌等。目前,米勒链球菌为社区获得性脓胸的最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各种革兰阴性杆菌为医院获得性脓胸的最常见致病菌。
胸膜腔感染途径:①肺部化脓性病灶侵及胸膜或病灶破裂直接累及胸膜腔;②邻近器官的化脓性感染,直接穿破或经淋巴途径侵犯胸膜腔,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隔脓肿和化脓性心包炎等;③全身脓毒血症,致病菌经胸膜腔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④胸部穿透伤带入细菌和(或)异物导致感染和化脓;⑤手术后胸膜腔感染;⑥血胸的继发性感染;⑦支气管瘘或食管胃吻合口瘘多种致病菌可引起胸膜腔混合感染。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脓液常伴有恶臭,称为腐败性脓胸。脓腔内同时有气体和脓液,出现液平面称为脓气胸。脓胸可自行穿破胸壁,向外溃破成为自溃性脓胸。
不论是何种病菌,到达胸膜产生炎症时的病理改变有:①早期渗出性脓液为稀薄液体,有少量细胞和纤维蛋白的浆液。胸膜充血水肿,肺组织仍能再扩张;②纤维性脓胸:脓液中纤维蛋白和脓细胞增多,沉积于壁层和脏层胸膜形成多房性脓腔,肺组织受压固定;③机化性脓胸:纤维层覆盖胸膜,全层增厚。早期胸膜腔广泛感染,可有大量渗液,液体布满胸膜腔的全部。但渗出液不多时,液体占胸膜腔的下部,将肺向上向内推移。渗出液逐渐机化,部分胸膜腔闭塞,成为局限性脓胸。在一般情况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稀薄的浆液性脓液;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产生的渗液含有较多量的纤维素,较为稠厚,脓腔可呈多房性。脓液中的纤维素逐渐沉积在脏层和壁层胸膜表面,使胸膜增厚粘连,最后纤维素机化,从而限制呼吸运动。
急性脓胸治疗原则:①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培养的菌种和抗生素敏感试验调整抗生素;②及时彻底抽除或引流脓腔内脓液;③使受压的肺复张以恢复其功能;④支持疗法,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纠正贫血,治疗并发症;⑤治疗引起脓胸的病因。
引流脓液方法有:①胸腔穿刺抽液:经胸部CT或超声定位,进针应选在脓腔底上1~2肋间肋骨上缘,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尽量吸净脓液。抽吸后可加用抗生素注入胸腔。②肋间闭式引流:对急性脓胸,脓液稠厚穿刺不易抽净,毒性症状难以控制时,特别是脓气胸或小儿脓胸,应早期行闭式引流。肋间插管要尽量选用大口径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防止肺萎陷。若引流不畅,应在胸部CT、超声定位下或电视胸腔镜引导下,重新调整引流管位置。经上述处理,可迅速排空脓腔内的大量脓液,减轻患者中毒症状,促进肺复张、胸膜粘连消灭脓腔。闭式引流后10~12天,胸片上显示脓胸消失,可拔除肋间引流管,不需进一步治疗。如脓胸愈合状况不很清楚,可经胸管注入造影剂以获得正确评估。③肋床闭式引流:脓液稠厚,多个脓腔,闭式引流不能控制中毒症状的多房性脓胸,可在脓腔相应部位,切除一段肋骨,探查脓腔,穿通多房腔成为一个脓腔,吸尽脓液后,放置大口径有侧孔的引流管作闭式引流。④纤维层剥脱术:常用于感染或非感染血胸病例。这时肺虽被纤维脓性外膜所约束,但仍可复张。纤维层剥脱术后可以继续闭式引流。肺可重新扩张,两层胸膜靠拢并粘连,消除胸膜腔使脓胸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