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ardiac injury
心脏损伤危险区在胸壁的投影位置:上界起自锁骨,下界至肋弓,两侧外界为锁骨中线,在此区域内的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最易伤及心脏。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心脏创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心脏创伤在儿童其发病率虽明显低于成人,但由于这类患者伤情均较危重,常伴有严重的复合伤,许多患者未抵医院已经死亡。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迅速有效的急救处理对挽救病儿的生命和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
心脏创伤在战争年代大多是由于枪弹、弹片、尖刀等锐器穿入所致的贯穿性损伤。在和平建设年代则大多为意外伤害。尤其是儿童,非贯穿性损伤多见,如车祸、高空坠落、地震灾害等。此外,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开展小儿心导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等所致的意外损伤,还有心脏、大血管手术等医源性损伤也时有发生。
任何损伤前胸壁心脏危险区的贯穿或挤压伤,以及有颈部、上腹部、腋部、后胸壁或纵隔的贯穿伤,均应高度警惕心脏创伤可能。对于病情危重临床已有明显心包填塞和出血症状患儿需紧急手术抢救。对于病情较稳定,疑有异物存留或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或排除其他器官损伤时,可适当选用某些辅助检查。
1.X光胸片:对心包填塞患儿,可见心影增大、透视可见心脏搏动减弱、心包腔内有液平面,同时也可显示有无气胸或血气胸,以及有无异物残留。
2.心电图:最常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QRS波低电压、ST‐T波改变。若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则提示有冠状动脉损伤。
3.超声心动图:适用于病情相对平稳或其他器官修复后疑有心脏创伤的患者。对胸部有伤口的患者做食道超声检查更为合适,可明确有无心包积血及程度,了解心内结构的损伤以及异物的位置。
4.心导管及血管造影检查:对于病情稳定,疑有心内结构损伤的患者必要时可做心导管及血管造影检查。
5.肌钙蛋白的测定:肌钙蛋白(TnT,TnI)是诊断心肌细胞损伤的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它具有在血中出现时间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诊断心肌挫伤有较大价值。
小儿一旦发生心前区贯穿伤,如有异物插入,切不可当即拔除,需立即作床边摄片等检查,明确损伤部位。如证实累及心脏及大血管,则需在备好体外循环一切设备的前提下方可处理。对非贯穿伤疑有心脏损伤患者,剑突下心包穿刺既可明确诊断,也可解除部分心包填塞,缓解症状。对心导管或介入治疗操作不慎导致心脏或大血管破裂出血,视破口大小。如出血较少,病情平稳,可采取非手术疗法,有心包积血需作心包穿刺或置心包引流管。如出血较多,有明显心包填塞症状或心脏超声证实有心内结构破坏(瓣膜撕脱、室间隔穿孔等)则需采取开胸手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