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alignant hyperthermia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由RYR1基因常染色体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亚临床肌肉病,表现为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氯琥珀胆碱等所触发的骨骼肌异常高代谢状态。
1.有MH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
2.给药氯琥珀胆碱后咬肌痉挛患者。
3.在儿科患者中更为常见。
4.与某些先天性异常(斜视、肌肉骨骼畸形、中枢核心疾病、低钾周期性瘫痪)相关。
5.吸入性麻醉药物,如氟醚、异氟烷等。
MH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MH的本质是骨骼肌肌浆网钙释放通道的遗传缺陷所致。人体骨骼肌兴奋-收缩(EC)偶联作用是将肌纤维表面的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转变为肌肉收缩。此偶联过程中肌细胞内的重要环节,是位于肌浆网表面参与形成钙离子通道的罗纳丹受体RYR1被激活,钙离子通道打开,Ca2+经通道由肌浆网内释放入胞浆内,引发肌肉收缩。含氟麻醉药或去极化肌松药,能引发基因突变的RYR1受体的功能改变,导致钙离子通道异常开放,从而引发肌细胞内Ca2+浓度持续升高,骨骼肌持续强直收缩。
基因突变引起RYR1功能改变,对含氟类吸入麻醉药或去极化肌松药敏感,致内质网Ca2+通道门控动力学改变。除家族遗传因素外,MH的发作还必须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和诱发因素相结合才能导致恶性高热的发生。
1.动脉血气分析
常显示重度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机械通气状态下PaCO2一般超过60mmHg、pH明显下降(<7.25)、碱剩余常超过-8mmol/L。
2.血清电解质检查
初期血清K+升高,但使用利尿剂后则可正常或降低;由于ATP大量降解,血清磷酸盐含量升高。
3.酶学检查
肌酸磷酸激酶(CPK>10 000U/L)异常升高、血清肌红蛋白>1 700ug/L,乳酸脱氢酶(GPT)等均升高。
4.血常规
可见血小板减少,有溶血现象,严重时可发生DIC。
5.尿液检查
(尿肌红蛋白>60ug/L)也可有力支持恶性高热诊断。
(一)危机处理
一旦考虑MH诊断,须马上呼救,组成抢救小组,争分夺秒开始抢救处理。
1.一般对症处理
(1)绝缘诱因:停用吸入麻醉药物,高流量氧气进行过度通气,尽快排出体内的吸入麻醉药物;更换麻醉机管道,最好也更换呼吸器,100%纯氧过度通气,排出代谢产生的过多二氧化碳。
(2)纠正酸中毒:给予碳酸氢盐(2~4mEq/kg),骨骼肌持续产生乳酸可能再次导致酸中毒,因为离子化乳酸可缓慢穿过肌肉细胞膜,进入细胞外液。
(3)降体温: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积极降温,包括输注冰液体,表面降温,灭菌冰液体体腔降温等。体温降至38~39℃时应停止使用降温措施,防止意外出现体温过低。
(4)监测尿量:调整液体量和利尿剂以达到尿量不少于1~2ml/(kg·h),每6小时监测一次磷酸激酶至24小时。必要时邀请肾内科协助治疗,可能需要血液透析和CPB治疗。
(5)对症治疗:根据血气分析、电解质、体温、心律失常、肌张力和尿量指导进一步治疗。应严格监测血浆K+水平,降低血浆K+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有效剂量的丹曲林逆转MH,只有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较差时,才有使用钙剂的指征。对于持续性高钾血症,钙剂和强心苷是抢救药。
(6)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入血制品,及早干预可能的弥散播性血管内凝血。
2.丹曲林药物处理
丹曲林是目前治疗MH的唯一特异性药物。MH一旦确诊应立即应用丹曲林,以免循环衰竭后,因骨骼肌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丹曲林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充分发挥肌松效应。临床所应用的丹曲林是冻干制剂,每瓶含有丹曲林20mg、甘露醇3g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pH为9.5。使用时须用60ml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每毫升含丹曲林0.33mg的溶液。
在心电图监测指导下尽早静脉注射丹曲林,首次剂量为2.5mg/kg,每5分钟可追加1次,也可以采用静脉滴注1mg/(kg·min),直到体温、肌肉强直或心动过速症状改善,15分钟最大总量为10mg/kg,总量一般不超过40mg/kg。MH复发率接近50%,常发生在6.5小时内。病情稳定后为控制复发,可改用维持量1~2mg/kg,每3~4小时一次。
MH处理流程图可参考手术室危机处理清单中的处理流程,如图1。

图1 MH处理流程图
(二)危机后续处理
病情稳定后,应取股四头肌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应建立档案以便追踪研究家族史,筛选易感者。
(三)危机的预防
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获取麻醉史,如果已知易感个体或病史提示MH易感性,可使用非触发性麻醉剂,包括有运动诱发或热诱发横纹肌溶解史的患者可归为易感患者,对此类患者发生MH预防方案包括:
1. 准备一台未被强效吸入性麻醉药污染的麻醉机。排空并停用挥发罐,以10L/min快速充空气或氧气10分钟,使用新的环路、送气管道、储气囊和二氧化碳吸收剂。或者使用独立式呼吸机和静脉麻醉药。
2.准备好降温装置、冰块和冷盐水。
3. 使用二氧化碳曲线监护仪和核心体温监护仪(不使用液晶的皮肤探头)。
4.避免使用触发MH的麻醉药。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区域麻醉是较好的选择。
5. 如果麻醉过程无异常,术后观察患者至少3小时。如果观察到任何MH反应的征象,在征象消失后的12~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