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rganic mental disorder

英文缩写
OMD
概述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mental disorder,OMD)是指因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前者称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内肿瘤、癫痫等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具有脑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中,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临床报道为39%~6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由脑部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如躯体中毒感染、重要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然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在躯体疾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或功能紊乱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之间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往往不能截然分开。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总是建立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基础之上,由于治疗和处理原则有所不同,所以掌握和熟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变化规律十分重要。

病因学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直接病因主要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大致包括如下几种:

1.变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

2.血管性疾病

如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等。

3.占位性疾病

如肿瘤、硬膜下血肿等。

4.感染性疾病

如脑炎、神经梅毒、艾滋病等。

5.创伤性疾病

如脑外伤等。

6.中毒、缺氧性疾病

如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等。

7.癫痫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间接病因主要是其他躯体疾病,化学、物理、生物学因素等继发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其病因具体包括:肿瘤性疾病所致的脑或脑膜转移;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躯体感染;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呼吸、循环、消化、肾脏等脏器疾病;毒物、放疗等理化因素。

无论直接病因还是间接病因,均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和异常;而精神症状,仅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各躯体疾病可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某些患者神经系统查体可发现缺损性或刺激性神经体征;相关辅助检查则可进一步明确大多数的躯体疾病病因及相应的脑结构或功能损害。

发病机制

不论脑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如何,其精神障碍的临床类型及机制常由以下因素决定。

1.病变进展速度

病变进展速度越快,越易导致意识障碍;而病变进展缓慢的肿瘤、变性、代谢障碍及慢性中毒等,常易导致痴呆。

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若两侧大脑半球均有损害,即使程度较轻,也可出现精神症状。多数器质性精神障碍是脑部弥漫性病变和脑萎缩的结果,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痴呆。但在弥漫性损害的基础上,由于局部病变的加重等因素,亦可导致一过性意识障碍发生。

3.脑损害的部位

局限性脑损害若损害间脑‐皮质纤维通路、边缘系统及颞叶等部位,最易引起精神症状,常表现为情绪与智能高级整合功能的紊乱。

4.年龄因素

儿童、青少年、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症状。儿童患者易发生谵妄;中、老年患者人格改变、谵妄、遗忘和痴呆的发生率均较高。

5.遗传易感性

某些出现精神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变性疾病、线粒体疾病等,精神症状的发生还与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6.社会心理因素

是否存在社会心理因素,对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类型、严重程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神经心理检查

简明精神病学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韦氏智力测验等。

2.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部CT、脑部MRI、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等。

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涂片、墨汁染色、培养、IgG合成率、寡克隆带检测等。

4.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脑电图检查。

5.神经活检

脑组织活检、周围神经活检、肌肉活检等。

6.神经遗传学检查

如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染色体病等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学检测。

7.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血液学检查。

8.梅毒、HIV等输血前全套检查。

9.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性腺功能等垂体轴激素检查。

10.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学检查。

11.胸腹部X线、CT、MRI,腹部多普勒彩超、胃镜及肠镜等影像学检查。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期获得最好的预后。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包括:对病因明确的器质性疾病的治疗;对精神症状的治疗;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预防。

1.病因治疗

依据导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各种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如颅内感染者,应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脑肿瘤患者则应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癫痫患者,应予相应的抗癫痫治疗;脑变性疾病患者,可给予维生素、ATP、辅酶A等促进脑营养代谢的药物。

2.对症治疗

采用精神药物对症处理患者的精神症状,以不加重原有器质性疾病为前提。精神药物使用的原则为选用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尽量采用最小剂量,短期使用,避免多药合用。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不少为老年人,应避免使用抗胆碱能副作用强,对心脏和血压影响大或具有明显锥体外系副作用的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方面,如氯丙嗪、舒必利等,由于毒性作用较大、抗胆碱能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强等原因,已较少使用;氟哌啶醇可选择性阻断D2受体,对阳性症状疗效肯定,对心肝肾影响较小,可酌情使用,但需注意有无锥体外系副作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阴性症状亦有疗效,可酌情使用。

3.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预防

加强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照顾和营养支持;保护好患者,避免摔伤、伤人、自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预防压疮、肺炎、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来自家庭、医院、社会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罗忠悃;马辛
来源
临床医学系统整合课程教材——神经系统疾病,第1版,978-7-117-13906-9
下一篇: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