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病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Langerhans'cell histocytosis

中文别名 :眼眶组织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增多症X

英文缩写
LCH
英文别名
orbital histiocytoses
概述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病(Langerhans'cell histocytosis,LCH)又名眼眶组织细胞增多症(orbital histiocytoses),传统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X,包括三种病变(嗜酸性肉芽肿、韩-薛-柯病、勒-雪病)。LCH现在代替了组织细胞增多病,因为它反映该病起源于Langerhans细胞或它的先前细胞的体细胞突变,其行为不是真正的肿瘤,其病因可能与异常免疫调节伴Langerhans细胞的增生和T抑制细胞异常有关。近来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LCH是一种克隆性疾病。

病因学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1.免疫学说

研究表明LCH损伤局部有大量炎性因子的表达,并通过实验认为T细胞在LCH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与LCH细胞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因子分泌的级联反应,继而引起LCH细胞的重新补充、成熟和增殖,最终导致LCH的发生。

2.肿瘤学说

X 染色体失活技术证实病变部位CD1a的树状突细胞(未成熟的树状突细胞)呈克隆性增生;患者存在有P53、Fas、Bcl‐2等蛋白的异常表达,提示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异常。

类型

1.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虽然人们习惯将嗜酸性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与韩-薛-柯病(Hand-Schuller-Christian)和勒-雪病(Letterer-Siwe)都归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病,但嗜酸性肉芽肿比其他两种病预后好。现未发现孤立性的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发展成为系统性多灶性病变或因该病死亡的患者。

2.韩-薛-柯病

韩-薛-柯病(Hand-Schuller-Christian disease)又称亚急性或慢性分化型组织细胞增多病,也称黄色瘤病(xanthomatosis),它比急性分化型组织细胞增多病(Letterer-Siwe病)易引起骨破坏,但比Letterer-siwe病预后好,现常将两种病变视为同一种疾病,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只不过发病年龄不同,临床表现有差异,有急性和亚急性之分,预后也不同而已。

3.勒-雪病

勒-雪病(Letterer-Siwe disease)是一种急性分化型组织细胞增多病,发病年龄小,病变常侵犯多系统,眼和眼眶受累少见,预后很差。

病理学

1.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组织病理:最明显的是细胞大而染色淡的组织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心,呈卵圆形,空泡状,核膜轻度凹陷,嗜酸性细胞质内有较多的颗粒。在组织细胞浸润的背景中,可见不同数量的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病灶区内基质少,但血管多,易出血,故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图1)。旧病变中的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发生脂化,骨内的一些病变可以自愈,病变区纤维化而呈现硬化灶。

图1 嗜酸性肉芽肿

组织病理见组织细胞、嗜酸性细胞、吞噬含铁血黄色素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HE×400

电镜检查:证实单核组织细胞质内有特殊的颗粒呈棒状,中心有条纹,末端有开口的空泡,酷似球拍,故叫球拍小体,又名Birbeck颗粒或Langerhans颗粒。多核巨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但无Langerhans颗粒。所以Langerhans颗粒是树突状组织细胞的标记,这些细胞S-100蛋白染色呈现阳性。现已知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Langerhans细胞的增生,该细胞常存在皮肤的表皮层,这就可解释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组织细胞高度嗜表皮的原因。

免疫组化:组织细胞CD68、LYS染色阳性,朗格汉斯细胞CD1a表达阳性(图2),树突状细胞S-100(图3)、CD21、CD35表达阳性,单克隆抗体OKT-6使朗格汉斯细胞膜受体染色。

图2 嗜酸性肉芽肿

朗格汉斯细胞CD1a表达阳性IHC×400

图3 嗜酸性肉芽肿

朗格汉斯细胞S-100表达阳性IHC×400

2.韩-薛-柯病

成熟的组织细胞核呈卵圆形,核膜轻度凹陷,染色质粗而较稠密,细胞质嗜酸性明显,在成熟组织细胞的背景中出现单核炎性细胞,有较多的嗜酸性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也可见多核巨细胞(图4)。病变可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硬化而愈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100,Langerin(图5),CD1a,CD68阳性表达。

图4 韩-薛-柯病

组织细胞核卵圆形,胞质染色淡,有的呈空泡状,还可见到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HE×400

图5 韩-薛-柯病

langemin阳性表达IHC×400

3.勒-雪病

病变内的组织细胞大多数为不成熟的组织细胞,细胞直径10μm~25pm,核卵圆形,核膜明显,轻度的凹痕致沟形成,染色质细且稀少,故有的核呈空泡状,细胞质微呈碱性,胞质内可见吞噬的脂质。多核巨细胞分散在病变中,其吞噬作用不很明显。病变组织中也可见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

1.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该病主要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属于不同的炎性细胞,形成肉芽肿,可以说是一种良性病变,该病嗜好侵犯眶骨颞上缘,产生虫噬样骨缺损区,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变。该病的生物学行为好,部分病例可以治愈。

2.韩-薛-柯病

此病由树突细胞家族的特殊的组织细胞,特别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的异常聚集,病理学的不同改变与疾病的位置、病程的发展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有关。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每种又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的形式,其特点是特殊肉芽肿性组织细胞浸润,伴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堆积。组织学的不同改变呈现出病变的发展、组织的坏死、黄色瘤样改变和晚期纤维化。局限型常累及骨,播散型常累及皮肤、淋巴结、脾肺、肝和骨髓。

3.勒-雪病

大多数病变由不成熟的组织细胞组成,也可见到其他的炎性细胞,这些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眼部病变发展快,体征和症状明显。这些变异的细胞也可累及和损害全身多个脏器。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有一系以上血细胞减少,少数患者可有网织红细胞增多或减少。

2.骨髓:部分患者可出现增生活跃、减低甚至造血功能障碍,可有网状细胞增多,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吞噬血细胞现象。

3.肝肾功能:可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肝功能包括: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象、铁蛋白、脂类代谢等。肾功能主要为尿渗透压检测,疑似尿崩症者可酌情考虑限水试验。

4.内分泌激素检测:病变累及下丘脑‐垂体系统时可造成激素分泌异常,其中常见的几种激素分泌异常发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ADH、GH、ACTH、促性腺激素。

5.肺功能:主要表现为肺顺应性减低,小气道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严重者合并肺泡病变时也可出现弥散功能异常。

6.脑干测听:颞骨及耳部病变可引起听力障碍,多数情况下为可逆性传音性耳聋,极少数由于累及神经纤维可出现感音性耳聋,且几乎为不可逆性。

7.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测: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可不同程度升高。

8.免疫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和(或)体液免疫功能异常。

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a(+)、S100蛋白(+),此外α‐D‐甘露糖酶、ATP酶和花生凝集素也可呈阳性反应。

10.病理检查:病理切片发现CD1a(+)的朗格汉斯细胞为本病确诊依据,因此应尽可能做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皮疹、淋巴结、病变骨周围软组织、肺组织,以及有病变的耳、鼻局部组织均可送检。将标本做特异性组化染色,有条件需同时送检电镜下超微结构检查,找特异性Birbeck颗粒。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为单灶性病变,手术刮除能消除病灶,皮质类固醇病变内注射能治愈病灶,但注射时切勿穿过硬脑膜,而将药物注射到颅内。作者主张在病灶刮除后,给局部小剂量分次放射治疗,总剂量6~8Gy,效果更好,因病变为良性,且有自愈倾向,故可以临床观察,总的说来预后好。

2.韩-薛-柯病

可用泼尼松1mg/kg,每日口服,2个月后逐渐减量,对孤立的病灶,骨性病变和突眼可行小剂量的放射治疗,也可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药物进行化学治疗,死亡率大约50%左右。

3.勒-雪病

治疗极其困难,效果不满意,死亡率高达70%。可用泼尼松1mg/kg,每日口服,2个月后逐渐减量。也可用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等,多采用联合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预后不好。

作者
杨乃华;王红
来源
眼科病理学,第1版,978-7-117-19868-4
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下册),第1版,978-7-117-11565-0
上一篇:浆细胞肿瘤 下一篇:视错觉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