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光辐射作为眼的致伤光源,与一般光源不同,其主要特点:能量以两个脉冲释放,第一阶段核闪光主要造成闪光盲,第二阶段核火球,主要造成视网膜烧伤;核火球辐射近似黑体辐射规律,核火球大小随爆炸当量和时间而变化,光冲量随距离而减少。高温高压核火球发出的光辐射,汇聚于视网膜所形成的倒像,造成视网膜烧伤。视网膜烧伤的辐照量以光冲量(cal/cm2)表示,其辐照度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接受的能量,以cal/(cm2·s)表示。
一般而言,核武器的杀伤范围,以光辐射的杀伤半径最大,其次为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最小。由于眼的光学系统的聚焦作用,可使视网膜所受能量密度比相应的角膜入射量高104~105倍,因此光辐射视网膜烧伤半径,远远超过皮肤烧伤半径,视网膜烧伤阈值为0.1~0.2cal/cm2,而造成皮肤轻度烧伤需4.5~5cal/cm2。试验表明,兔视网膜烧伤半径与皮肤烧伤半径之比为2.3~6.6。
视网膜烧伤的伤情分类,依据损伤的轻重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轻度烧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面积小,色泽淡灰,病程5~10天,水肿吸收,色素沉着或小圆形瘢痕,病理改变以视网膜外层损伤为主,视锥及视杆细胞崩解,色素上皮肿胀,色素颗粒游离,视网膜下水肿渗出;②中度烧伤多为大的灰白色或蓝灰色圆形斑,周围有水肿环,一般不伴有出血或仅有点状出血,病程10~15天,水肿基本吸收,遗留白色瘢痕,色素增生,病理改变视网膜全层凝固坏死,视神经细胞核固缩、破碎,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楔形或蚕食状组织缺损,凝固坏死区周围视网膜层间有水肿渗出,形成隆起的水肿环,大量色素颗粒游离,脉络膜血管扩张;③重度烧伤,多为白色圆形凝固斑,中央有裂孔,巩膜裸露,更严重者,眼组织蒸发汽化,发生局部微爆,形成眼底及玻璃体大量出血,伤后2~3周出血吸收,形成大片瘢痕及色素增生。病理改变多为视网膜全层崩解,中央裂孔,出血自裂孔流入玻璃体内,形如火山口状。从视网膜病变发展过程来看,典型损伤大体可分为凝固坏死期,于照后即刻发生组织变性、水肿、凝固及坏死;急性炎性反应期,以伤后1~3天明显,病灶及周围组织急性充血、水肿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修复愈合期,水肿出血逐渐吸收,成纤维细胞及少量神经胶质细胞长入,瘢痕形成。
视网膜烧伤的治疗原则:伤眼充分散瞳休息;增加组织营养如维生素、ATP能量制剂等;积极控制炎性反应,如使用激素类药物;增加出血及渗出的吸收,如使用血管扩张剂、碘制剂等。